2008/12/28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辦「看‧愛滋」記者會,分析了2008年一月至十二月十日,在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苦勞網…等平面與網路共730篇媒體報導後發現,共有社會事件218則、宣導活動170則以及防疫工作150則為主要的三種新聞報導類型,而正面報導多於負面報導,但正面報導新聞主要著重「如何降低愛滋傳染」,卻未顯示該「如何與愛滋感染者相處」,難以消除廣大民眾恐懼。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分析,在今年與愛滋相關的社會事件報導中,大多偏重於故事性的報導,並強調當事人是愛滋感染者,例如:「毒販使口水功 警鳴槍制服、破電纜竊案 三賊全染愛滋」,若將此類「社會事件」呈現出愛滋的負面印象歸於負面報導,「防疫工作」與「宣導活動」則屬於正面報導。
投入愛滋工作十一年的林宜慧表示,從多年來與愛滋相關的新聞報導中發現,社會大眾對於愛滋認知普遍錯誤,對愛滋感染者接納度仍偏低,是目前尚待改善的兩大重點工作。
權促會分析發現,在「防治工作」當中,主要是以保險套使用推廣、藥毒癮減害計畫、愛滋篩檢等等,目標在於如何降低愛滋感染宣導,至於「社會事件」大多圍繞於針扎事件、咬人/口水事件、強盜搶劫事件,大多呈現是民眾對於愛滋的恐懼,在「宣導活動」方面,大多集中於關懷愛滋寶寶的報導,可能達到「喚起同情」新聞效果。
林宜慧強調,媒體報導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希望主管機關對於容易造成民眾恐慌的社會事件(如針扎事件),主動提出正確的回應,並即時更正報導中錯誤的愛滋資訊,尤其是與傳染途徑有關的報導。現場媒體則回應表示,希望民間愛滋防治團體也應主動了解媒體的特性,主動並及時地針對時事發出新聞稿並給予意見,促進雙方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