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青年樂生聯盟發出告急簡訊,邀請關心樂生院保留的朋友,一同商討因應策略以及行動構想。「我們快被打敗了」,在院區上坡路的雜貨店前,樂青成員林婉純這麼說。用戰爭作比喻,是樂青的論述方式之一,如415遊行喊出「保留樂生最後戰役」。
如今,因為種種主客觀因素的交織,即使有可能是最後一次進到大樹下樂生院、最後一次看見舊院區的居民自在生活,理想的藝術節之二本周末仍停辦,樂生講堂也未如預期吸引新人潮來到院區。
5月30日公共工程委員會,在樂生保留自救會退席抗議下,堅持定案,送出一分所謂「保留39棟」方案,包括貞德舍、靈骨塔等建物都將拆除,原地續住「幾乎」無可能。
大雨直落,蓬萊舍內的人從小貓二三隻開始,逐漸增加,最多時加上阿公阿嬤們,大約30多位。「各位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提出」,在簡短說明目前情勢後,樂青成員請大家各自提建議,自此,包括法律攻防、施壓閣揆或者主打工程問題,都各自有支持理由或者現實問題,不過,無人提及反迫遷的論述或者行動。
「現在還不到最後迫遷的關頭」,一位樂青成員判斷。他說,依照工程會和北市捷運局擬訂的施工時程,6月1日開始施作的部分,僅從大門至王字型大樓止,代號2A,9月1日才開始施作王字型大樓以上建物,代號 2B。「當然,即使一開始只施作2A部分,也因沒有對外聯絡道路設計以及配套措施,原地續住自無可能」。
下一個觀察時間點,將會是6月16日,亦即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口頭承諾的緩拆二個月時限。樂青成員許博任說,在此之前,北縣府強拆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沒人說得準」。於此同時,運作近三個月的樂生巡守隊,正式搬入行政大樓房間,且因人力關係,目前似乎無可能恢復24小時運作。
「大家的狀況都不好」,樂青成員坦言,接近期末,以學生為主的聯盟運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有人可能延畢、有人必須暑修,也有人碩士論文快交不出來,樂生告急不是第一次喊,但現在的整體情勢,實在沒有樂觀理由,特別是3月帶點幸運碰到現實政治的矛盾,見縫插針效果出現,如今失去有力客觀條件,該怎麼延續甚至重燃關心樂生的社會氛圍,需要更多實際可行的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