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霸風暴金管會難辭其咎

2007/01/06

  力霸集團爆發財務危機,連帶影響旗下企業,金管會卻一直老神在在,等到中華商銀的擠兌效應越演越烈後,才知道事情嚴重宣布介入接管,將已在國外的力霸創辦人王又曾限制出境。金管會掉以輕心,呈現了金管會作為監理金融機構的最高行政機關,對中華商銀及母集團的體質卻毫無掌握,這才是最該檢討的地方。

  根據法令,金管會的任務絕不是擦屁股用的,它主管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之發展、監督、管理及檢查業務,也就是說,金管會必須稟於權責,針對金融業進行稽核、查察,並要求做好內控管理,在事件演變到不可收拾前防範於未然,以對社會及投資大眾負責。

  事實上,力霸集團的財務槓桿遊戲早就玩到了盡頭,除了銀行團在去年中就宣布拒絕抒困之外,集團去年底還向法院聲請重整。金管會自己早公布的資料,中華商銀的逾放比率、現金卡餘額、未出售不良資產都超過正常數值。但在事件爆發後,才慢慢發現黑洞無底無邊,中華商銀的正淨值有問題、母集團交叉持股的情況嚴重、延遲揭露重整重大訊息、力華券對相關企業的保證餘額超過限額一倍、力霸高層甚至傳出有事前脫手股票等內線交易之情事,從2004年底金管會開始公開揭露的「重大裁罰公布」到現在,問題重重的中華商銀及力華券卻從未有任何的重大違規事項,真不知道金管會是怎麼「依法行政」的,這些公司治理ABC的事情,金管會卻一直要等到一發不可收拾時才「恍然大悟」,忙著收爛攤子。

  另外,銀行對力霸集團及嘉食化的借貸金額,高達280億元,如果處理不善,極有可能爆發骨牌效應,演變成金融風暴。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在昨天才向媒體表示:「力霸、嘉食化等公司亞洲金融風暴後,發生問題至少已經有十年了。」但這種事後諸葛,剛好證明了金管會事前查察不力、事後又掉以輕心,十年來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辭其咎。到底是不是因為力霸王家的政經實力讓金管會多年來投鼠忌器,難道不該有個說明。

  而讓社會大眾最忿忿不平的是,金管會對於升斗小民的卡債始終站在高姿態要求限期清償,但對於銀行高層亂搞,爛攤子卻由納稅人承擔,金管會接管的後盾,還不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成立的金融重建基金,但這些錢卻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到現在金融重建基金已經見底,但最近卻又陸續接管東企、花企、中華商銀,並還有另外兩家銀行等著排隊。而離譜的是,這些涉嫌淘空、影響金融秩序的財閥巨纛,卻常常一走了之,從陳由豪、辜仲諒,再到王又曾,都在事情臨爆發前「恰巧」出國,依舊「榮華富貴」,違法圖利的成本如此低廉,也難怪企業弊案層出不窮,但政府又何曾對此痛定思痛,予以嚴懲?整個政商關係的巨網讓號稱獨立機關的金管會動彈不得,只剩下擔任救火隊一途,又對得起社會大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