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一連串主計處公佈的各項數據衰退後,央行在1/7日下午由總裁彭淮南先生宣佈再降息兩碼。這次降息兩碼的原因,據了解彭總裁的觀點是由於12月的出口年增率衰退42%及其他因素的綜合考量下,決定了從去年第三季以來的第六次降息。也許大眾對於央行的動作解讀為經濟衰退持續惡化,所以才需要連續降息手段刺激經濟,而隔日股市對於降息的回應則是大跌254點。
然而景氣真的還是那麼糟嗎?以南韓為例,南韓央行在1/9日不約而同地宣佈調降兩碼利率達到2.5%的水準,但是韓圜由2008年初的942兌一美元,到目前的1345兌一美元貶值幅度高達42.8%,反觀同期台幣貶值幅度僅為2.75%,而且韓圜的貶值使他們原本的外債4125億相形更加沉重,所以目前而言台灣現在的經濟局勢,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差。
然而我們真的也需要跟隨韓國的腳步讓台幣貶值,刺激出口以增加台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嗎?相較鄰近經濟大國日本、中國、韓國,只有韓國想複製亞洲金融風暴時的經驗,以韓圜貶值的代價換取韓國貨品在國際競爭優勢。如果台灣也加入貶值行列,只會增加鄰近國家貶值的壓力,使得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爭相加入貨幣貶值的惡性循環。
所幸的是,台灣的外債並不如韓國那麼嚴重,若是央行使用貶值達到去除存貨、增加就業、提高經濟成長的手段。再配合擴張性赤字支出政策,又可緩解貶值的負面效果,因此台幣貶值可說是央行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台幣不貶值,政府的當務之急又是什麼?最少跟隨著國際利率調降的趨勢,可以避免招受國際熱錢的襲擊,造成台幣匯率的上升而再次損害出口部門。所以在各國貨幣尚未競相貶值前,上演的正是我們看到的國際間低利率大戰。
以目前台灣寬鬆的資金政策而言並無法引導資金走向投資與消費,大眾寧可手持現金渡過金融海嘯。而次級房貸亦造成信用緊縮的氛圍,更加劇了金融動盪的危機。這一股由外國輸入到國內的金融信心危機,使得各銀行間的授信政策更加謹慎或是極度保守,造成企業營運資金調度無門。央行除了口頭上勸誘銀行挺企業,其實期待還要有更多的做為。
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銀行畢竟是營利事業,肩負保障股東權益的義務。對於此時金融體系信用緊縮的時刻,政府應該挺身而出而不是站在後面當藏鏡人。政府也不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做散財童子,對於值得救助的企業,政府應當引導改善經營模式,輔以適量的資金援助。體質欠佳的企業還是要透過市場機制而汰淘。社會大眾對於經濟情勢的信心,經不起指標產業相繼倒閉的摧殘。唯有信心穩定後,政府的相關經濟復甦政策才有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