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經濟方案 日本昔日失敗告終 美國來日亦難竟功?

2009/01/23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紐約外電 2009 / 01 / 23 星期五 00:04

正當歐巴馬準備大力推動他的振興經濟方案時,有批評者斷言,高額的政府支出難見成效。他們疑慮的一大來由即在於:日本1990年代的經驗,即所謂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

但是這些批評者可能錯估了情勢。

先回顧一段歷史:在1980年代,日本的不動產與股價雙雙創下了驚人的漲勢後,泡沫又雙雙破滅。其衍生出的亂象,一如美國今日所經歷的局面。其後數年間,日本政府推出了幾項振興方案,希望透過公共工程計劃與貸款支出,重振沉睡的經濟。然而自1996至2002年,日本的經濟卻原地踏步,平均每人生產毛額僅微幅成長 0.2%。

像華爾街日報編輯群這類保守派的批評者,便一直引用日本的經驗,對美國振興方案不斷表示憂慮。

然而,一如閱讀每一段歷史,越仔細檢視,就越能自其中學得教訓。日本的錯誤,不在於使用了財政政策振興經濟,其失敗係肇因於執行出了問題。

日本許多基礎工程計劃根本不合乎邏輯,像是一條價值20億美元的橋樑,通往的卻只是一個僅有800人的小島,便是一例。

而且,在金融危機來襲之前,日本便已浪費大筆金錢,從事各地議員所要求的政治分贜建設。到了1990年代,日本計劃大舉支出時,已經缺少有價值的建設計劃。相形之下,美國有必要的計劃,則是洋洋灑灑。( 2007年明尼亞波里斷橋便是例證)

在1990年代高峰時期,日本政府花費GDP(國內生毛額)的8%,從事公共工程計劃。而美國現在支出的比例僅約3%。即使數千億美元的振興提案,也不足讓美國的支出比例達到日本的高峰水平。

另外一點:別忘了,美國目前的主要問題在於金融業。這就不見得是花錢能解決的。

如果不能針對引發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清除金融業財務報表上的壞帳,便難有成效。

這意味儘管歐巴馬有雄心推動高額的振興經濟方案,焦點卻仍必須集中在不良資產紓困計劃(TARP)。只要金融業仍陷於壞帳的纏繞,貸款就無法正常進行。如果貸款無法正常,經濟中的多項層面就將落入停頓。

快速採取行動

最後,政府任何的行動必須迅速而且果決。

日本政府當時的行動,分散於多年之間。但是原因似乎是其領導人無法抉擇出一項策略,而後貫徹到底。在經歷了1990年代初期系列的振興方案後,日本經濟終於有了改善的跡象。1995年,日本GDP成長年率來到了 2.5%。

而後日本政府竟然邁出了要命的一步。由於擔憂債務擴大,日本於1997年調升了消費稅二個百分點至5%。而後經濟便陷入了衰退,今日還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困擾。

回顧日本這次的危機,見到的不是經濟崩盤或大幅緊縮,亦非失業率大幅攀升,而是由快速成長,變成了蹣跚而行。

於今,眾人在爭辯1990年代的日本振興方案時,有一個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即如果政府少採取一些行動,如今會是何種結局。許多人會認為情況應會更糟。

其實只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日本仍面臨著各項支出所累積成的龐大負債--約為GDP的200%,而美國負債僅約GDP的45%。如果美國也展開更多大額的政府支出,最終情況也可能類似。

固然,回顧歷史,只能找出諸多的教訓。少有其他國家曾經遭遇過足以相比擬的危機,而且又有高額振興方案緊隨其後。日本的情況可謂絕無僅有。

分析師說,若僅根據對單一例證的觀察,便遽下重大結論,其實極度危險。僅用日本的例子,就說振興方案是否可行,基礎可能遠遠不足。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