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業惡化 反外勞之火延燒

全球經濟衰退,企業相繼裁員,佔住工作機會的廉價外籍勞工成為眾矢之的,各國仇視外勞的情緒升高,反外勞暴力事件也陸續發生。雖然各國政府一再宣稱保持經濟開放的重要,但面對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流失,如何保障本國勞工的工作權,成為各國政府重要的課題。此外,專家擔心,如果經濟持續惡化,反外勞的怒火將延燒,極右的經濟民族主義也趁機抬頭,請聽本台編譯楊明娟以下的專題報導:嚴重經濟不景氣開始衝擊外國勞工的工作機會,從英國發電廠的工人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建築工地、馬來西亞的工廠和商店,不少外勞開始感受到敵視的眼光。

英國東部林肯郡一座煉油廠1月份發生反外勞罷工,後來波及20處其他油氣設施,最後廠方同意198個職位中的一半聘用英國勞工,才結束這場騷亂,這次罷工為歐洲企業主敲起警鐘,暗示將來會有更多激烈糾紛。

馬來西亞是亞洲第二大外勞輸入國,去年外勞總數達220萬人,景氣差導致本國勞工也面臨就業困難,排外情緒逐漸發酵,馬來西亞政府因此不得不宣佈減少外勞數量,已經禁止工廠、商店和餐廳僱用新外勞。

此外,美國眾議院在1月28日通過振興經濟法案時、附加「購買美國貨」的條款;參議院更計劃增加「雇用美國人」(HireAmerican)的條款,要求接受振興經濟方案援助的企業,未來只能雇用美國公民。美國反對擁有專業技術外勞的情緒也開始升高,反移民的工人團體已經發動攻勢,目標對準每年拿H-1B簽證入境的150萬專業人士和技術工人。

分析家和工會警告,在經濟放緩、失業惡化的情況下,外勞將成為本土工人鎖定的目標,助長經濟民族主義,甚至極右派運動的抬頭。工會擔心主張種族主義的其他團體可能劫持抗議,激發反對外勞的情緒。歐盟27個會員國間勞工流動日益自由,加上經濟快速衰退,正是培養仇視外勞情緒的溫床。

歷史上,極右組織往往是在國家面臨高失業率及經濟衰退的時候興起,它們擅長把當地居民的憤怒,轉變成對移民的敵意、甚至是攻擊。法西斯主義就在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最嚴重之際,在歐洲各國興起。德國社會學家德雷(KlausDoerre)說,極右組織是否會把外國勞工問題放大,主要是取決於主流政黨。高失業率並不必然會自動引發右翼極端主義,但如果危機持續一段長時間、失業率大幅上升,選民與傳統政黨之間就會出現很明顯的信任落差,極右或極左勢力就會利用這種情緒,趁勢崛起。

雖然專家普遍認為,各國必須立即採行反保護主義政策,但在經濟困頓的時刻,要消除勞動市場上仇外的情緒並不容易。許多國家一方面警告保護主義的危險性,但另一方面也也得不宣示將幫助自己的國民。在經濟不景下,排外情緒及保護主義逐漸抬頭,並體現到各國救市方案中,不僅埋下社會動盪的隱患,還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危險障礙。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仇外事小,等勞工發現這些都是資方壓榨所造成的問題那還有什麼外勞本勞?同樣都是少數惡質資方?積少成多,風氣漸行之後反成主流,當惡質資方大行其道,接下來的都是全民買單,更別說政府會站在人民這邊,看看歷史就知道,此風一起,連政府都會跟著惡質資方一起壓榨,到時還會分本勞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