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施智梁 發自安徽合肥 2009-02-11 20:08:14 來源:南方週末 相關新聞 四萬億:地方的政銀邏輯 律師申請公開四萬億投資詳情 【詳解四萬億】四萬億的兩個比較 【詳解四萬億】國務院刺激經濟十策(上) 【詳解四萬億】國務院刺激經濟十策(下) 【詳解四萬億】「四萬億」衝刺 標籤 合肥 巢湖 四萬億 已有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收藏 推薦給 打印 字體:大 中 小 借「4萬億」的東風,安徽省最大的一個投資項目——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有望在今年兩會期間獲批。這個本來不太可能以這麼大金額獲批的項目,使當地城市建設有望趨於良性循環 「155個項目,預期投入475億!」 1月21日晚,合肥市發改委總工程師牛和湘興沖沖地從北京趕回合肥。他此行收穫頗豐:借「4萬億」的東風,安徽省最大一個投資項目的爭取,終於取得了實質進展。 這個大項目就是涉及金額高達475億的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1月20日,該項目總體方案獲得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團的通過。在牛和湘看來,這個項目在今年兩會期間通過發改委和環保部的評審、得到批復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1月23日,在南方週末記者參加的一次中科大巢湖治理內部研討會上,受邀參加的安徽省發改委生態辦副主任許建也透露了相同的信息。 4萬億東風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第一次把這個大項目(當時是155個子項目,金額逾500億)上報國務院,國務院隨後下發到國家發改委,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環保部配合審批。 然後就碰了壁。 國家發改委的反饋是,要壓縮項目群的數量,減少投資,因為巢湖水治理項目已列入「十一五」規劃(2005-2010年)。按照「十一五」規劃,分到合肥的項目是10個左右,投資額30個億。 合肥市發改委當時就急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的話,離溫總理的治理要求相去很遠。」 這次項目的上報,和太湖藍藻事件驚動總理息息相關。 2007年5月暴發太湖藍藻事件後,溫家寶總理前往無錫視察,其間的座談會要求安徽、雲南的相關幹部列席,讓他們對轄區內的巢湖和滇池的環境治理負責。 「過去安徽省對巢湖的治理有些浮於表面,沒有切實的規劃,自這起兄弟省市的家醜暴露後,安徽省才真正地把項目捆起來上報,真正系統化地操作。」牛和湘說。 回來後,安徽省對巢湖進行了全面調研,還跑去太湖和滇池進行參考調研,隨後制訂了這個包括155個項目、金額逾500億的整治方案。 國家發改委沒有通過,而是要求壓縮項目數量。牛和湘於是扔下一句「牛」話:「這個項目群國家支持最好,不支持我們自己掏錢做。」 「其實也是給國家發改委一個態度:地方不是以環保為名過來套錢的。」牛說。 去年11月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問世之後,事情有了轉機。 現在就合肥市而言,已得到批復可以進入後期建設的有43個項目,投資額超過153億,這些項目預期在2012年之前實施完畢。 跑「部」進京 為了這個大項目能獲得國家發改委的通過,牛和湘和他的同事們長期包了國家發改委對面的賓館。 「一開始都不認識裡面各個部門的人,不太好硬闖,混過門衛後就在辦公室門口等,等一兩個小時能和裡面的人說上一兩句話就不錯了。」牛說。 後來他們發現了一條規律,發改委加班的雙休日是個好機會。「我們在賓館裡看到對面還亮著燈,就跑過去看看。雙休日門衛鬆一些,裡面的人也相對閒一些,搭上話就容易些,運氣好還能一塊吃個工作餐啥的。」 就是一次又一次跑部,先是混個臉熟,後來哪個部門找哪個同志都比較熟悉了,合肥市發改委得以建立和國家發改委的信任。 同時,他們還負責不斷完善合肥上報的方案。「總之就一句話,通過種種途徑,向國家發改委表明我們的決心。」 截止到發稿日,合肥市就巢湖水治理項目共從中央獲得3.8億撥款。原「十一五」規劃中的項目合肥已經基本都進入建設階段。 年後牛和湘又要趕赴北京,做兩會前跑「部」工作的最後公關。 治水動力 自著名的包公墓往東走約一站路,就是巢湖的最大入湖河流南淝河在合肥市內的一段支流。 南淝河貫穿合肥主城區,長久以來城市污水的肆意排放使得這條河大受污染。據合肥市環保局知情人士透露,合肥城內8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南淝河。 一位盧姓老伯已在這段支流旁擺自行車修理攤十年有餘,一到夏天就能聞到河內發出的異味。「水面上翻翻滾滾的,都能看到平時倒進去的糞便浮上來。」盧老伯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隔著幾百米都能飄到包公墓那兒。」 2007年年底,合肥市提出「2010年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巢湖」的目標。「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可以理解為『先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南淝河』。」1月20日,合肥市環保局生態處處長仰禮信說。 安徽省發改委官方沒有透露關於《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中475億投資額的各方分配事宜,但是從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合肥市巢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項目表》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出:總額153億的投資中,直接的中央撥款不多,大部分還得地方政府通過貸款、自己出資、找企業等方式自籌。 除了改善環境,還有什麼驅動力讓合肥市政府對巢湖治理下如此大的決心? 也許落址於合肥南區、臨近巢湖的濱湖新區的建設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濱湖新區是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2006年上任後力推的一項城市建設,意圖把它打造成安徽的浦東。「孫書記有魄力,2006年來合肥就動作很大地搞了不少以前班子不會做的事兒。」合肥市多位熟悉政情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 此前有媒體報道,濱湖新區的報批工作並不順利。合肥確定的濱湖新區佔地196平方公里,但國家最終批准的卻只有40平方公里。「一方面工程浩大,另一方面大家對在巢湖邊建設工業化新區有顧慮。」某知情人士在閒聊時向本報記者坦言濱湖新區有環保上的爭議。 可以看出,合肥市大力整治巢湖有更高層面的考慮,消除省裡乃至國家的憂慮也是濱湖新區建設的先決條件。藉著溫家寶視察無錫、藉著國家宏觀調控對民生的關注,合肥城市建設有望趨於良性循環。 【南方週末】本文網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