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 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 loud@gmail.com。
2009/02/26
一、政客藉社會歧視,影射、爆料攻擊政治對手,同志長期深受污名與歧視之苦,對此借刀殺人行徑,感到不恥並提出強烈譴責。
二、性傾向身份是個人隱私,不該成為被迫表態的議題。
三、同志團體呼籲媒體,與其追逐、窺探個別政治人物的性傾向,不如關切「為何性傾向、性別氣質一再成為政客互相攻擊的武器?」「有多少校園同志在這種惡質文化中受到傷害?」等公共議題。
四、政治人物如果這麼關心同志議題,更應該表態的是,對於「同志婚姻權立法」是否支持,而非每每面對此議題時,以「社會共識」閃躲、逃避。
聲明團體: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性別人權協會、晶晶書庫 2009年2月26日
主題:
回應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我認為,當事人既然是政治決策者,自然當以此事件為本,發布相關
政策宣示,以讓台灣同志的平權作為,得到公部門級與法律的保障。
一味撇清,非旦無助媒體惡質的報導,亦有失作為政府政策的積極作為。
說台灣無同志史,是說台灣的公部門,始終對於性/別認同,是採取隱諱
與逃避的態度。而宣稱代表台灣同志的第三部門,面對衝突/歧異/問題,
亦始終站在保護主義與對立主義的立場,幫隱諱/逃避的政治態度/不作為,
找性/別隱諱化的合理藉口。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同志歷史該怎麼記載,沒有。亦說,台灣無史,固
無同志史也,實有相當之道理。因為,面對衝突,同志團體的表態,等於
沒有表態。性傾向是個人隱私,可性別意識/認同,卻是公眾議題。老是覺得
受污名、受歧視,那歷史的記載裡,所有的運動就只剩下這些了。但真正的
歷史發生現況,是如此嗎? 活在當下的人,恐怕都不做如是想。
那為什麼每次可藉題發揮的事件,團體聲明總把負面形象自掛嘴巴? 蓋團體
的圖像開始自我投射也。投射出先打入負面的同志個人形象,再藉以形塑力量
(如果有的話,通常是沒有),藉以控訴社會的污名化。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那個人是誰 是全國最有權利的人
卻說謊連連
性傾向身份是個人隱私 那是一般平民百姓
為高權重的人 應該誠實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性傾向應該是個人隱私,但是令人害怕的是他的隱私成為被要脅的原因....
而這位先生的性傾向也從來不是他被厭惡的真正原因,他被厭惡的原因是他在兩岸談判時,幾近只送不賣的態度。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不是同志的問題.....
而是外遇的問題!背著老婆找人勾搭!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誠實不是拿來這樣用的,講什麼要誠實,
你很清楚為什麼同志不能"誠實"不是嗎?
嘴巴逼別人誠實,心裡卻沾沾自喜地借用同志汙名抹黑你討厭的名人,
說穿了,同志只是你拿來丟擲馬英九的一隻破鞋,
你才不在意同志該不該誠實或者是不是還活著。
你根本傷害不了馬英九,
你會傷害的,是那些坐在電腦前面,猶疑著該不該告白要不要出櫃的少男/女,
是那些因為伴侶不敢出櫃而傷心欲絕的人,
是那些因為擁有同志子女而擔心受怕的父母。
積點陰德吧。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出櫃權是屬於當事人的,而背叛婚姻,有資格得到解釋的只有伴侶頂多加上孩子
我們不是當事人也不是當事人的伴侶也非他的女兒,談什麼知的資格,對他,我們只有政府及人民之間所有相關事務知的資格,私領域的不歸我們。若照樓上只有老百姓才有保藏隱私資格的邏輯,是不是A扁一星期做幾次,蔡同榮那麼愛健身是不是有那方面傾向都要向我們交待?
Re: 不要再把同志當鬥爭工具
在這個議題上攻訐馬英九的人,
假挺誠實,假挺同性戀,假反外遇,真剷除異己。
只不過暴露了這些人的異性戀沙文主義信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