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女孩 高喊解放

2009/03/19

【╱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09.03.19 04:39 am

以往離鄉背井出外工作的阿拉伯婦女為數很少,但近年來隨著許多人士到杜拜、阿布達比等地謀生,中東女性也趕上這股熱潮,但她們和1950年代高喊解放的美國女性一樣,在追求自立更生與事業成就之際,也挑起了社會的焦慮與迷惑。

在阿聯聯合航空公司(Etihad Airways)的培訓結業典禮上,22歲的費希盯著胸前翅膀形狀的別針滿心歡喜笑了起來。環顧周遭,和她一樣身穿灰色制服的空姐也談笑自若,準備迎向自由解放的新生活。來自埃及的費希說:「我這輩子從沒想過到國外工作,家人認為我瘋了,甚至下禁足令。」她在開羅唸大學時,開始注意波灣航空公司招募空服員的廣告。

十多年前,像費希一樣離鄉背井工作的未婚阿拉伯婦女少之又少。如今,擔任空服員已成為某些阿拉伯女性追求社會流動的跳板。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伊斯蘭復興運動之際,阿布達比等公國提供了自由與機會,理所當然成為許多婦女的夢幻庇護所。自力更生與為高薪奮鬥的歷程,不僅扭轉了她們的人生目標,也大幅提高自信,但成功的甘甜滋味,經常伴隨著思鄉與文化衝突的疏離之苦。

許多在波斯灣工作的阿拉伯年輕女性,很滿意扮演文化拓荒者角色,樂於為同儕和親戚樹立模範。這些從小在強調團體價值文化中成長的女孩,已開始學會視自己為個體。

26歲的尤塞芙服務於阿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每次返回埃及老家,都被表姊妹視為女英雄。她說:「我當空姐很多年了,但老是被問到相同問題,例如,去過哪些國家?當地看起來如何?她們吵著要看照片。」

以往,對多數家庭來說,允許女兒出去工作,不僅其女性美德會受到質疑,還可能阻礙姻緣,因此中東女孩到異鄉奮鬥根本是癡人說夢。然而,這種文化已逐漸出現轉變。

【2009/03/19 經濟日報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