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行業 應有冷卻期

2009/03/21

〔記者曾鴻儒、黃以敬、魏怡嘉、曾慧雯/台北報導〕勞委會將修法鬆綁罷工規定,民眾最擔心的是水電供應及大眾運輸出現罷工潮,衝擊正常生活步調。各工會表示,罷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主管單位則強調會盡力以協調手段解決勞資紛爭。

交通部擔心大眾運輸全面罷工衝擊太大,主張應該納入「必要服務條款」,也就是必須保留的人力與設備,為大眾維持一定程度的服務;另至少也應有三天以上「冷卻期」,讓交通部應變。

台鐵工會在二○○三年九月,以集體休假方式召開會員大會技術性罷工,台鐵工會理事長陳漢卿表示,最好不要有冷卻期,如果真的要有此設計,起算時間應有明確規定,應該由工會決定罷工時起算。

國營事業裡以電力及石油工會最為活躍,對於罷工權的鬆綁,電力及石油工會都表示歡迎,不過兩工會也強調罷工只是手段,目的是希望藉此讓勞資雙方可以有更合理、對等的協商地位。

目前國內共有兩千三百多座加油站,其中六百座是中油直營站,就算六百站全數罷工,不至於癱瘓國內油品市場,不過,若煉油廠與輸油部門也罷工,國內供油將會拉起警報。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呂月榮表示,過去即使護理人員走上街頭,也是利用輪班空檔,且爭權益的對象是醫院雇主,絕不會罔顧病患的權益。

全國教師會嘆爭取多年要合法組工會的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指出,由於各界對於教育的重視,教師還是無法依法罷工,教師團體雖是不認同但「可理解」。此次修法最大的成就,是馬總統終於實現政見,將立法認同教師可組正式工會,未來教師團體可享法定工會權力進行各級勞資協商。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