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樹木路上任何一個碎片都是院民有回憶的東西,大家抱持著我們回憶什麼的心情,所謂拓繪是按手動的方式呈現,才能表達想法層次,大家動自己的腦與表現方式,留白、全塗、留字也可以,膠帶不用撕掉是紙跟東西的連結,也有美感,」日本藝術行動者岡部昌生對四十多位集體創作者說。
參與「拓繪樂生計畫」民眾幾乎第一次踏進樂生院,有全家福、學生、護士、工程師、藝術教育者、藝術家;雖看報導、網路訊息認同運動,真正在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自救會長李添培與藍阿姨、陳再添、湯明祥阿伯分別領著民眾介紹這複雜意義的家園。
白色恐怖時代,樂生院民迫害甚過政治犯,這些記憶及歷史空間在2007年工程會530方案決議拆除,至今,文建會仍未指定古蹟,所謂樂生後山坡「異地重組」工程連譜都沒有。2007年威尼斯參展藝術家李國民失望說:「之前到樂生拍貞德舍的影像,但今天拓繪找不到任何東西,人的痕跡找不到,只剩下一片泥土。」
一位負責機場線的中華顧問公司工程師參與「拓繪樂生計畫」,陳景功說,任何建築師到這都會覺得這裡應該是公園,而不是機廠;其實機場線跟新莊捷運可以共構(工程時辰延後),但台灣選舉實在太頻繁。
樂生保留運動一路遭遇工程黑盒子,2007年5月17日樂生保留公聽會裡,捷運局北工處長吳沛軫談到分段通車可能性,但如同「機廠下方斷層地質」、「山坡土方利益」的質疑聲音,快速被稀釋。如今,仍有民眾批評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已經保留15棟,還求什麼?」
脫離媒體,把民眾帶到遙遠沒有捷運的迴龍,親眼樂生是過去諸多樂生藝術行動及文化行動的宗旨。2005年,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吉他手莊育麟在樂生蹲點與居民組「樂生那卡西」樂團,同年10月30日開啟三場「音樂‧生命‧大樹下」演唱會;若胡德夫、林生祥、林強、夾子樂隊代表老世代異議樂團,2007年的「理想的藝術節」的拷秋勤、八十八顆芭樂籽、929吳志寧、曾文溪釣客是新生代還在政治啟蒙樂團。當然音樂與運動一脈相承,林生祥與拷秋勤影響支援三鶯部落的農村武裝青年。
柳春春、差事、海筆子是第一批到樂生的劇團。柳春春的阿忠在2005年9月11日開始「靜默‧行動‧守護樂生」,每週日早晨9點半自捷運新莊線起點古亭站拐著殘障的雙腿走過工程線到樂生院,引起沿途居民注意。
於是,文化現場進入樂生,2006年幾個劇團合作《野草天堂─Screen Memory》。2007年底,樂生文學週末計劃開始,在七星舍成立樂生文學館;同年,鐵馬影展加開樂生場,為912事件後再凝聚運動網絡。同個時期,有幾位社大體系老師帶小朋友樂生戶外教學。
太多空間保留想像,執行卻是假保留的530方案,官署也以對立看待這些「軟行動」,捷運局與院方就以「工程安全」為由用鐵籬阻擋民眾進入。相反的,異議居民與運動者有意識蒐集樂生古文件,辦活動活化空間。
2007年10月樂生社區學校開幕,參與樂生運動的文藝青年教小朋友彈吉他。2008年5月樂生博物故事館在王字型大樓就地開幕,年底,迴龍社區媽媽發起的樂生圖書館在貞德舍旁開幕。居民與文史工作者搶救許多殖民時代及白色恐怖時代的古文物,「阿萬師古物商行」出現,裡面的文物比任何復古商品店還稀有。
05年柳柳春阿忠希望都市人走進樂生,08年行為藝術家陳潔皓則將一顆70公斤大石頭推到總統府,希望都市傾聽樂生;隔天「當MIT的互動科技遇上樂生」的多媒體藝術行動出現,主辦單位表示,大眾對樂生的想像只有衝突,沒有理解。
這次「拓繪樂生計畫」的岡部昌生表示,藝術不是只有創作者存在,拓繪跟版畫很像但不是呈現表面形式而已,每一個人帶出想法、感情、思考回去,傳達給更多人才是藝術的開始,藝術是人與人的聯繫。
居民李添培則表示,這幾天,重提不願回想的往事,今天平靜把心理苦難畫出,希望社會理解,因為人為無知與政府無能對患者傷害很大。李添培說:「今後如何保留、指定古蹟的目標還是一致。」
對異議居民而言,保留未完成還在奮鬥。對官署而言,公權力促成「樂生保留」,2009年2月12日衛生署長葉金川的政治秀就試圖導覽記者各項工程進度。但三年後的樂生文化園區還在空談,規劃團隊行遠工程顧問公司雖設形式上的住民憲章(類似院民自治條例),未來空間長相、由哪些人決議定案仍是模糊。
青年樂生聯盟三郎則非常憂心,三年後鐵籬拆除,公權力進入樂生,樂生將成為第二個華山藝文特區由商業團隊接手。這次「拓繪樂生計畫」的好處是展覽場讓樂生故事博物館空間重新打開。三郎說,這些空間沒水沒電也在用,重點是文化行動跟未來有什麼關係,未來應該組織化呈現讓官方承認。
三月6日樂生國際研討會中,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西村幸夫建議以IDEA(國際愛地芽協會)跨國串連各國組織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以作為保留運動手段。但回顧樂生文化行動,累積的網絡社群已夠豐富,現在需要是再連結以往參與文化行動的組織,更重要,文化行動參與廣度可否連結到新院區護理人員與居民?
三郎說:「文建會作為文化總部要對文化有更深認識。」一位「拓繪樂生計畫」參與者提議,拓繪創作乾脆搬到文建會展覽。
(本篇中所有照片皆由胡慕情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