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烏瓦知遊學記(三)
──阿美娃娃回家了!

都市原住民後援會成員;花蓮阿美族

那天,我在部落吃到了劍筍,心裡正想著:嗯,該回家了!

我是一個阿美族的孩子,因為就學關係我離開了我的娜荳蘭家鄉,暫居在這大都市,但這個城市的某些角落有我熟悉的味道,我才發現原來我的族人離我這麼的近,而且他們就住在這裡。

這天是雨季的第一天大太陽,儘管家屋被拆除了,撒烏瓦知族人仍住在部落。(林易蓉 攝)

當年國立編譯館的國小國語課本中,附上了一張大家圍成圈圈、手拉著手跳舞的豐年祭照片。 那時候班上只有我一個原住民,老師還叫我上台表演唱一首歌,我至今還難以忘記當年小時候得意的心情。上了大學之後跟大家一樣過著求學生活, 班上還是只有我一個阿美族,但是我暫時離開了娜荳蘭。

小時候放學回家就是回部落,長大後我在都市認識了溪洲部落、三鶯部落還有撒烏瓦知部落,這三個部落在不同時期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與驚奇,但相同的是:一進到這些部落,就像是回家。

IMG_0192 現在撒烏瓦知部落的臨時住所,住了十三戶人家。(林易蓉 攝)

但是,最近被拆除的撒烏瓦知部落給我的感受是一股力量。一群年長的長輩們在被拆除之後迅速在原地再搭起taluan,分工合作料理生活起居。就像是家園被颱風侵襲般重建家園,只是跟原鄉不一樣的是,拆他們的不是大自然是人。這份堅定的意志力,給了我這個阿美族小孩很重要的一課:老人家們用身體去實踐、創造自己生活的價值。而我,是如此的渺小。

傍晚,走進faki的菜園,他指著用木板搭建的工寮、他笑笑的說那是他自己蓋的。小時候的傍晚,我也常常在爸爸搭工寮旁邊玩耍,但現在我在撒烏瓦知。 這天晚餐faki喊著:「malafi!」菜餚很美味,有魚、蘆葦心、劍筍、野菜,當大家吃飽放下碗筷、fayi收走菜盤,只剩我還意猶未盡的想吃魚,因為那是只有阿美族才有的味道,我好想念,還可以一群人一起吃飯好開心,像在家裡一樣。

IMG_0292 部落的ina準備豐盛的晚餐,我一點都不客氣的大快朵頤。(林易蓉 攝)

我跟fayi說,我就快要畢業了,不知道應不應該回花蓮。她問我回花蓮要做什麼?花蓮有我的工作嗎?花蓮可以賺到錢嗎?她輕輕握著我的手說,她們跑來北部就是要賺錢,因為花蓮沒有工作可以做,所以選擇在這落地生根、自己種菜也可以吃飽。fayi緩緩的訴說著三十年來辛苦的養大了孩子、跟這裡有了感情,也回不去原鄉了,因為他們只有撒烏瓦知這個部落,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更晚,faki、fayi夫妻並肩的背影,就像是當初爸爸、媽媽揮著手送我離開花蓮一樣,現在離開撒烏瓦知,就像是離開原鄉部落一樣。

這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種種時間、空間與感受的交錯影像一直不斷在腦海裡重疊 。 我一度還以為我在花蓮、我在我的原鄉部落,但其實我在撒烏瓦知。

我深刻的感受到,撒烏瓦知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阿美族部落,只是它不在花蓮跟台東,但它就是阿美族人的家!原來今天,我回家了!

都市原住民後援會 <撒烏瓦知遊學記>系列文章: 撒烏瓦知遊學記(一)──我們圍著火爐唱歌 撒烏瓦知遊學記(二)──古拉斯的眼淚:一個底層勞工的沉痛控訴 撒烏瓦知遊學記(三)──阿美娃娃回家了! 撒烏瓦知遊學記(四)──當我們圍著火堆學著阿美語 撒烏瓦知遊學記(五)──寫在家園消失的兩個月後

建議標籤: 

回應

學姐寫這一篇文章實在太感動了
道盡我們這種離開家鄉的學生
還有那些北上奮鬥的原住民們

加油~

大家加油!
希望台灣社會,尤其這些當官、當公務員的人,早一點認清他們面對的是「人」不是「違建」,處理的是人的生存與生計,不是幾片破木板和鐵皮。
希望他們能夠以對待自己父母兄姐兒女的心來對待部落的人們!

一樣是族人當官卻從來看都不看這些部落一眼,連對話的空間都沒有。
口裡說的文化都是用錢打造出來的,放肆的讓那些非阿美族的圖騰樣式跟建築材質、建築形式在部落裡面出現,
讓老人家們搖頭嘆氣,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已經變形變樣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原皮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