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足、林和生/綜合報導】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花了十五年時間,觀測墾丁珊瑚礁生態系,發現部分海域的珊瑚礁,被藻類及海葵覆蓋而死,罪魁禍首就是人為汙水中的「營養鹽」。
林幸助說,珊瑚礁生長速度一年不到一公分,需生長在水質潔淨、營養鹽濃度低、鹽度穩定、水淺、陽光充足和溫度適中等嚴苛條件下,但墾丁過度開發,每年又有四百萬觀光人次,汙水大量排入墾丁海域,其中遊客聚集最多的南灣、萬里桐等海域,是珊瑚礁優養化最嚴重的地區。
海洋生態中,珊瑚、藻類和海葵本來和平相處,但為何會成為珊瑚殺手?林幸助說,工廠或家庭廚餘廢水排入大海,會產生硝酸、阿摩尼亞,以氮離子存在,又稱為氮「營養鹽」,被刺激的澡類,會攀覆在珊瑚上,不到三個月時間,珊瑚即不見天日,而海葵觸角則會散發毒素,攻擊珊瑚造成白化。
由於野外調查,只能觀測到珊瑚礁劣化的結果,無法看到過程和影響原因,林幸助從「珊瑚礁中觀生態池」模擬受營養鹽汙染的墾丁海域,以每平方公尺加入五.五毫莫耳營養鹽的速率實驗,結果發現一二二天後,松藻大量繁殖,完全包覆住珊瑚進而導致珊瑚死亡。
而原本和珊瑚和平共存的海葵,受到營養鹽影響,激發競爭效應,開始利用觸手攻擊珊瑚,林幸助說,從實驗中重建墾丁珊瑚礁生態系的劣化歷程,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林幸助表示,海洋生物廿五%以上以珊瑚礁為棲所,全球珊瑚礁正面臨有史以來嚴重、快速衰敗時刻,當務之急就是防止人為營養鹽的過量輸入,將汙水截流淨化並積極復育珊瑚礁和魚類,重現珊瑚礁的生機。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課長曾添丁說,墾管處在墾丁及南灣設置兩座汙水處理廠,南灣每日可處理一千噸水量、墾丁則是兩千噸,但目前平均每天產生的汙水量僅約七成。但近年新興的景點船帆石及萬里桐,遊客有越來約多的趨勢,墾管處準備在今年興建兩地汙水處理廠,避免因為遊客眾多,導致海域遭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