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豪宅落成日,弱勢農民逐出時!

2007/06/17

張內閣「一周一利多」政策放送,最新焦點瞄準農村族群,將釋出一萬公頃農地興建「田園社區」,並成立一千億元農村改建基金,協助農宅修繕及更新農村公共設施。價碼喊得夠高,藍圖也繪製得夠亮眼,問題是,真能造福農民嗎?

扁政府七年來未曾就農業發展提出重要興革,農民深受其害的產銷剝削問題亦未稍見改善;而張內閣上任一個月即寫就一部「農村改建條例」,其效率令人側目,卻分明掩不住主政者炒短線、搞選舉的投機心態。難道放任農田改為建地,補貼農民改建房舍,就能使凋敝的農村重獲生機?

開發「田園社區」,大批農地釋出,自然有利於農地價格的提升。但實際上,最後真正擁有這些「田園豪宅」的,恐怕不是原來的農民,而是買來置產或充當度假別莊的都會有錢階級,近幾年農村林立的田間豪宅即是明證。農村景觀看似更為富庶,其實「相對剝奪」的心理對比更為懸殊。弱勢農民何嘗不知道,田園豪宅出現時,將是他們被逐出農村之日。

如果萬頃農地的釋出,有助於解放農村的土地利用,且價格抬升又能回饋至農民身上,那倒也值得大家樂觀其成。但事實上,農地釋出是民國八十四年即開始執行的政策,當時預定至民國一百年要釋出的土地量至今尚未消化完畢,且其中許多土地已流入建商之手。有人預言,這次政府開放興建田園社區,將變成在幫這批建商解套,「農地變建地」的好處將流入建商口袋,真正獲利的農民不多。

農業、農村、農民,台灣的「三農」問題,絕不在農舍民居的豪華與否,而是農業找不到出路,農村留不住人口。農業問題須從產銷至國家經貿尋求整體解決,農村問題則除了振興農業亦須加強留住人口的機制。豪宅美屋恐怕只會加速驅趕樸實的世代農民離開農村,真要釋出土地還不如引進二、三級產業。如今,行政院的「田園社區」計畫,一方面只是選季撒錢的賄賂手段,另一方面更儼然成為地方豪強的分贓題材;農業不改善,農村無生計,難道只靠豪宅美屋就能解決「三農」問題?

張內閣的作法不僅故意簡化了三農問題,更簡直是打開了「廢農政策」的潘朵拉魔盒。當農民留農的意志開始動搖,當地方豪強分食農地、解構農村的貪念大起,農業守不住,農村變質,農民亦將流失。試問,沒有生計機能,沒有生活憑藉的農村,如何僅憑豪宅美屋留住農民?

民進黨若真把三農問題放在心上,不會空自蹉跎七年,卻在最後一刻倉促提出虛浮的「十年計畫」,表示自己「心向農民」。更可悲的是,如此短視的政策,完全沒有國土整體規畫與如何保全農業的著眼,只有草率拋售農地、賄賂農民的近利心態。何況,千億資金的流動及萬頃住宅的興建,將是多麼浩大的工程隊伍;人們不可惑於它可能帶來的美景,卻應先想像施工前後在生態上及政治上溢出的汙染和破壞。豪宅美屋的農村,會不會反而成了更不適於農民生活及生計的農村?倘係如此,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將全盤皆輸!

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開發田園社區」的掩蔽下,本案將對數十萬農戶,以修繕或興建的名義「補助」六至二十萬元。這一政策,極易流為政治性、選擇性的賄選操作。何況,為何農民可得此補助,工人卻無?又為何此家農戶有補助,別家卻無?從其實際效應看,民進黨不是在改造農村,而是要以糖衣毒藥收買農民,汙染農村;但就長遠而言,卻是要將農民逐出土地家園。試問:於心何忍?

民進黨領導人動輒標榜自己的草根出身,許多農民對本土政黨的支持也始終不離不棄,但看看他們獲得了什麼回報:一張賄選的支票,抬頭寫著農民,說是要給他們豪宅美屋,其實是要毀了農業,將他們逐出農村!

【2007/06/17 聯合報】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