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日期:
2007/06/17
links_weblink_url:
http://www.blackdog.idv.tw/wordpress/index.php/2007/06/17/lingandcheng/
老實說,在「族群語言」和「音樂類型」之間,是不是真能截然二分,這和整個文化體如何對待使用某一語言的音樂有關。這幾年下來,生祥成功地顛覆掉「客家\山歌」的刻板印象,放言以音樂,而非語言與世界交流;閩南語歌曲在流行市場裡,也漸漸走出某一些特定類型的窠臼,將閩南語融入不同的音樂類型裡,這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在文化體裡,有能力不斷創生的表現,區隔、保障的意義反而不大。
資料來源:
事件分類:
建議標籤:
回應
Re: 林生祥和鄭進一
鄭進一的抱怨,就差「民主時代還比以前不如」沒講出來。一邊講著這種重話時,對民主、威權又可以那樣輕描淡寫帶過,我不知道他是不懂、不在意,還是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所以說,這篇文章滿精準地抓到語言霸權心態下,對「方言」乃至於「本土」的這類觀點。鄭進一這種說法,等於把語言-文化向下放到「風俗」、「習慣」的層次,儘管談到了「民主」、「非民主」,最終還是去政治化的語言-文化觀點。
可是話說回來,你好像也沒對「本土」表態啊,甚至也沒交代一下,霸權心態之外的「本土」大概長什麼樣。倒數第三段「這幾年下來...」以下所講的,看來像是把現實上的語言-文化問題去脈絡化、去政治化。這樣一來,不就跟鄭進一一樣,只是層次無異,而一個封閉,一個開放。
或許這樣的批評不太公平,或許原文只是忘了交代,或認為不必在此交代。不過,我只能就已經說出來的話回應,且看有沒有進一步的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