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去年發生次級房貸,緊接著「雷曼兄弟」引爆金融海嘯,一波接一波的金融災難,延燒到製造業,全球企業斷尾求生,展開波濤洶湧的裁員潮。失業危機〈Jobs crisis〉如滾雪球,愈滾愈大,向全世界的政府宣戰。 【文/林麗美】
減免補助措施紛紛出籠 力圖緩和危機
美國從去年發生次級房貸,緊接著「雷曼兄弟」引爆金融海嘯,一波接一波的金融災難,延燒到製造業,全球企業斷尾求生,展開波濤洶湧的裁員潮。失業危機〈Jobs crisis〉如滾雪球,愈滾愈大,向全世界的政府宣戰。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的衝擊,造成就業市場結構的大改變,各國政府一定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日本出現帳篷村
就在日本勞工部大樓對門、東京皇宮不遠處,Hibiya公園的櫻花怒放,一反往常的初春,公園裡找看不到賞花的閒情,取而代之的是數百名失業員工的愁容。一個接一個的帳蓬,零亂地扒在如茵的綠草皮上,成了日本失業工人臨時的家。善心人士與社工人員,穿梭其間,忙著送食物與禦寒衣被。日本人稱它為「帳蓬村」。
一家紐約華爾街的酒吧,高朋滿座,沒有不景氣的干擾,輕快的音樂中,端著酒杯的客人,走來走去,手腕上的手環,不同顏色的螢光閃爍著,這些人群中,不乏是基金的募款高手、房地產銷售專家、或叫得出名號的大銀行主管,今天他們不是來把酒談心,而是上門尋找僱主。因應不景氣,這家酒吧成了職業配對所,來找工作的人,戴粉紅手環;來找員工的,戴綠色手環。運氣好的話,或許一杯酒、一首歌的光景,可求得一職。只是,滿屋子的人潮中,看不到幾個戴綠色手環的。
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崩盤,美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六.二%的負成長,接下來只會更糟,不會更好。包括台灣在內的一些以外銷為導向的國家,出口陡降,淒淒慘慘。國際貨幣基金最近指出,全球貿易可能面臨三○年代大蕭條以來的首度負成長。
企業用人意願低落
失業率是落後指標,即使經濟衰退打住,它還是會繼續增長。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企業如果沒有裁員已經不錯了,逆勢增聘人員的畢竟不多。一家人力公司在二十三個國家做調查,發現此時此刻企業僱人的意願相當薄弱。最新公布的官方數字,美國二月份失業率飆高到八.一%,創下二十五年來新高;失業者愈來愈難找到新工作,這是五十年來從未見過的現象。從二○○七年底被不景氣套上緊骷咒至今,美國已有四四○萬人失業,其中有三三○萬人失業,是在發生在近半年中。百業蕭條,二月份,美國只有教育、政府部門和醫療照護,勉強擠出一些工作機會。分析師預期,明年美國的失業率,很可能上升到一○%以上。
歐洲方面,歐元區一月份失業率是八.二%,直逼美國。過度膨脹房地產的西班牙與愛爾蘭最慘,一年內失業率飆漲一倍。西班牙房產泡沫化,一月份失業率,升高到近一五%。英國失業人口,十多年來,第一次突破二百萬人。德國第四季失業率也高達七%。前不久,歐洲執委會預估,明年歐盟失業率會上揚到九.五%。
開發中國家悽悽慘慘
東方的中國,有二千萬人被裁員;柬埔寨的最重要出口產業「「紡織,砍了一○%的勞工;越南最重要的美元外匯來源「「手工藝品業,二○%停產、二○%瀕臨破產邊緣。菲律賓一月份失業率上升至七.七%,二八六萬人沒有工作。台灣最近公布的數字,一月份失業率達到五.三%,失業人數高達五七萬八千人,這是台灣人三十多年來從未見過的新高紀錄。世界銀行的估計,去年,開發中國家的失業人數,從八百萬人增加到一.五八億人;總體失業率約在五.九%左右。
受美國金融危機的波及,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日本汽車,去年開始,銷售節節下滑。為了度過寒冬,車廠一波接一波裁員,約聘人員首當其衝,不但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公司提供的住房,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兒。據日本勞工部的估計,從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被裁員的約聘勞工,可能高達八萬五千人。橫梗在眼前的,可能更糟,日本失業率已來到四.一%。經濟學家預期,今年很可能會飆到兩位數字。
搶救失業措施 越來越有彈性
面對經濟大海嘯的侵襲,各國政府為了穩定社會的安定,紛紛祭出搶救失業措施,創意十足,包括降低企業的員工健保給付比率;推出失業保險制度;考慮建立個人帳戶的養老金制度;延長失業金期限;提供新遭裁員的員工六個月的房貸與生活費;付錢給企業,讓被裁員的員工,可以留住在公司宿舍;補貼被強制離職的員工薪資;甚至給錢叫企業回聘被裁員工回來上班;或提供錢給有意願的人創業。
比較各國政府推出的搶救失業方案,可以看出美國勞動市場比歐洲來得活潑有彈性,企業裁員較容易,有利產業結構的再造;歐洲對勞工保護較為嚴格,企業裁員不易,導致企業出走、或不願僱用正式員工,規避沈重的用人成本,延緩經濟的復甦。
有了一九七○年代、以及八○年代的教訓,歐洲政府的行事,格外小心。搶救失業方案的設計,著重在讓員工繼續工作,而不是鼓勵退出職場。歐盟國家中,從西班牙到瑞典,都對企業減免、或優惠企業對員工的醫療保險給付。這一波金融海嘯,從奧地利、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和西班牙,都是採取補貼企業、鼓勵企業以放無薪假的方式,取代裁員。例如,德國從早就推出對縮短工時所造成的薪資差距,予於六個月以上的補貼。最近,德國政府還推出簡化申請文件手續、降低健保費用,延長失業救助計畫的時限至十八個月。
英國倒是有比較與眾不同的搶救失業方案,政府的措施聚焦在長期的就業,鼓勵僱主創造就業,只要公司願意對已失業六個月以上的人,加以訓練並雇用,政府就給予各項優惠的補貼。
日本點子多 效果待觀察
日本失業嚴重,政府雖然頻頻出招,但是屢試不成。日本施行雙軌制,勞動市場楚河漢界,公司有正式員工,和非正式的約聘人員,正式員工在講求企業倫理的日本,受到很好的保護,少有失業問題;為了規避沈重的僱用負擔,近年企業廣聘非正式人員,每次裁員都是以他們做靶心,成了最先下手的對象。現在,這些約聘的「臨時工」,面臨史上最大的裁員潮,沒有工作的,沒有工作;無家可歸的,無家可歸。只好把臨時帳蓬搭到勞工部前的Hibiya公園,讓這些高官看得見失業人口的痛與苦。
日本政府又突發奇想,想要以減稅做誘因,讓這些約聘人員的公司,將他們回聘去當正式員工。這有點太過理想主義!在企業經營這麼困難、獲利微薄、又不知到有沒有明天的時候,企業怎麼可能這麼做?日本農業部也有構想,建議失業的人到偏遠地區,從事畜牧、農耕或養殖漁業。日本的臨時工和約聘人員,現在已遍布全日本,愛面子的日本政府,藏都藏不住。
各國政府不斷釋出社會資源,來解決失業問題,這些措施是否能奏效,除了要看經濟何時會翻轉,也要考慮產業重新調整步伐。例如,補貼減少工時的措施,短期好像可刺激就業需求,但是長期而言,它反而會成為妨礙產業重建的因子。還有,如日本勞動市場施行正式與非正式員工的雙軌制,不但不公平,還會造成更多的失業。
各國政府最好有和失業潮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因為老天爺不一定會賞臉,讓經濟快快回春。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4月號-第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