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小地主、大佃農」 馬:以第三次農地改革救農業

2009/04/22

【楊舒媚、陳洛薇、江慧貞、吳明杰/專訪】

 甫通過的地制法修正案牽動政治版圖大洗牌,台中市長胡志強與台北縣長周錫瑋都以「退出政壇」為其縣市升格下賭注,還有首長暗示一定會升格,「年底不用選了」。對此,馬英九總統昨天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縣市長有他們的想法,行政院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他們「照步來」;他強調,沒辦法承諾「給」或「不給」,一切(升格問題)要把程序走完才知道。

 馬英九解釋,這套升格的設計最重要的特色在「由下而上」,就是縣市本身要有共識,不是中央下指導棋、送做堆、亂點鴛鴦譜。只是,縣市紛紛升格是否違背他原所提出的「三都十五縣」政見?馬英九指,「三都十五縣」是一個原則性的大規畫,用英文講是metropolitan area,是「都會區」的概念。他表示,地方意見有時也許不能符合整體考量,這時「中央當然可以做改變」,但會成立專業的委員會審查。馬英九強調:「地方議會先通過了我們再來行下一步,這是必要條件。」

 馬英九又勾畫了「十五縣」的狀態,他說,十五縣會由「區域委員會」來涵蓋,例如桃園,人口達兩百萬人取得準直轄市的地位後,「與北北基合作不無可能,和竹苗合也可以」。馬英九解釋:「這一切都要等地方去協調。」但重要的是,「即使是竹苗也不用擔心喝西北風,因為我們有一套區域合作、區域委員會的構想。」

 馬英九強調:「一切要看地方意願,因為這涉及到『政治』,有人覺得我們想過更好的生活,但又有人覺得寧為雞首。」

 至於新的國土規畫是否形成「葉爾欽效應」?馬英九說:「這也考慮過,但規畫時所強調的是『效率』,而非『政治』。」他說:「一切都還可再討論,但小城市沒有力量,即便是『三都十五縣』也很小啊!」

 他另舉「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為例,以幾乎是「第三次農地改革」看待。馬英九表示,商鞅「廢井田、開千陌」後,兩千年來土地政策從來沒有變過,到蔣介石的三七五減租後才有很大的變化,但那之後佃農拿到了土地,卻只有一公頃,沒有競爭力,所以我們不動「所有權」,而動「使用權」,希望藉此配合農村再生,把農業救起來。

 馬英九認為,「台灣到了一個要脫胎換骨的時候。」他表示:「經國先生將他父親的政策更新成『十大建設』,我們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除了是更新經國先生的政策,早年制度面的東西,包括行政區劃、農地等都要做些改革。」而「我的時間不多了,最多只有八年!」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