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2009.05.16 02:33 pm
昨夜,衛生署長葉金川率團出發前往日內瓦,暌違三十餘年後首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在歐陸屋脊上將上演的這個場景,對台灣來說,箇中轉折與酸楚,不言而喻。
就在六年前,葉金川曾以一身T恤、牛仔褲的輕鬆裝扮,神情自若地穿越封鎖線,走進肅殺、恐慌的和平醫院,在裡頭與染「煞」的病患同生共死,進而將場面控制下來,贏得了抗煞英雄的稱號。但當年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中共的駐世衛大使沙祖康,卻在台灣媒體質疑難道看不見台灣的需要時,拋下了一句冷酷的語言:「誰理你們」。那句話「傷很大」,恐怕至今猶未撫平。
但也就因為沙祖康的那句話,烘托了如今葉金川終能登堂入室,將在大會上發言五分鐘,是多麼珍貴。前後六年,兩岸從最負面的情緒交鋒,走到而今雙方衛生首長同室與會,真有如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六年間有許多因素,才成就今日景象,包括連戰的破冰之旅,包括多少醫界人士曾在世衛大門外奮力遊說,甚至包括去年川震之後的台灣民眾慨然捐輸。但最重要的,仍屬「和解」與「務實」理念抬頭,兩岸對於彼此歧異的容忍、對於和平的期待,以及對馬英九所說「互不否認」的重新想像。
兩岸關係雖漸入佳境,但我們也不能忘了,去年底「胡六點」的談話中,仍明確標舉一中原則,作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究竟兩岸在國際組織內如何互動,仍是一個未知數,未來幾天在世衛場合中將初見分曉。我們希望中共的衛生部長陳竺不僅不要迴避與葉金川互動,甚至不妨舉行雙邊會談。胡六點承認兩岸「尚未統一」,處於「政治對立」,就意味兩岸仍是二元並立的狀態。如果得以對等地位,在國際組織中對話互動,將是兩岸關係的另一里程碑。
北京既已展現善意,默許台灣參與世衛大會,代表的是休兵外交路線的成果。尤其以國際衛生事務的性質來說,流感病毒可沒有國界,全球化趨勢中的無國界概念亦是主流。葉金川說,此行為使世界知道台灣的實力與誠意,但願兩岸間對等互動的相互誠意亦能落實。
回應
Re: 六年走來葉金川的五分鐘
鄙人之見:台灣人太過現實,缺乏民族認同和自身定位,台灣註定是一個不國之地:即留在台灣之人多焦躁,無法以平靜心態在這片土地生存,多做著阿扁似的的“發大財、在國外享受”的夢,以台灣人的這種境界,實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