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的問題,遺忘的主義

2009/05/18

梁文傑先生日前的〈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借用胡適在距今整整九十年前所寫的文字,批駁羅文嘉新提的路線問題。作為政治評論,但梁文顯然混淆了許多問題。

民進黨是否「向財團傾斜」,梁文以民進黨的「人」與財團的關聯,取代、迴避階級路線和政策主張問題。然如何評判政黨與社會階級的關係,始終是以黨的路線政策有利哪個階級、哪些社會群體為關鍵,而非從「人」角度評價。納粹崛起時,既有社會主義和工人黨之名,又有失業者高度支持,卻改變不了其極右本質。

至於民進黨負債與否、有多少來自財團的政治獻金,更是與此問題渺不相涉。一個奴才曲意奉承卻得不到主子的歡心,或是被主子指使利用完後任意拋棄,都無改他依舊是奴才的事實。民進黨或其黨內派系政治立場的唯一檢驗標準,就是他們的政治實踐。民進黨是反對運動的聯合體,黨綱中左右混雜,至於其政策路線究竟傾向誰,已經過多年的檢驗,民眾自有雪亮眼睛,其實無需多所討論。

 至於梁文所言,民進黨因為在兩岸經貿上「左」的立場,和「都會區專業經理人、技術勞工和白領勞工」的需求差距太大,所以失去信任。這樣的判斷,不但和群眾真實感受有絕大出入,也完全歪曲了民進黨的相關政策立場。

 台北主流論述每每指責民進黨「鎖國」,其實是千古奇冤。陳水扁執政後,調整「戒急用忍」政策,開啟金馬小三通,放寬對中投資限制,兩岸經貿往來大幅提升等。從一九九九年到○七年,政府核准對中投資金額從十二.五億美元,上升到九九.七億。對中貿易依存度,則從十.一四%上升到二二%。對外投資中,對中國投資的比重從二七.七%開始攀升,○五年達到七一.一%的高峰。

 民進黨其實從未真正鎖國,更與「左派」無關。該黨一面運用民族主義鞏固支持群眾,進行政治動員,另一面執行以自由化、私有化、公共服務商品化、勞動彈性化為內涵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為了讓民族主義的操作更有效果,該黨從不忘利用都市白領、藍領勞工和農民對於兩岸經貿一體化中可能喪失其部分利益的焦慮,進行「反中」宣傳。這種一面結合激進民族主義和中下階級訴求,一面在實際上推動右翼財經政策的政黨其實屢見不鮮,近年來不斷掀起泰國政治波瀾的塔克辛就是一例。

 馬克思也好,列寧也罷,他們當然無法給台灣環境、運輸和國土規畫政策提供答案,但是幾十年來,不同左翼源流的學者和運動者,對於梁文談到的課題,都有豐富的探討,值得借鏡。九十年前的「問題與主義」論爭,其實不太成熟。李大釗曾在論戰中說,問題與主義是交相為用、並行不悖的。他更提醒,在群眾運動的時代,主義多半帶些招牌的性質,也就難免有假冒的危險,這似乎才是民進黨路線討論中最需擔心的課題。

臉書討論

回應

黑白顛倒,胡言亂語。

奇怪!選輸了怪選民?
2023-01-19 美洲台灣日報 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前建國黨決策委員

最近社群媒體廣傳一位自稱是留美四十餘年的台灣人埋怨:台灣的選舉,不該當選的人都當選了,造成民進黨敗選。依其陳述:侯友宜,僅憑好好做事口號,照連任。張善政,研究案涉抄襲,爽領五千七百萬,照當選。盧秀燕,誓言改善空污當選首任,空污跳票繼續擺爛,照連任。林姿妙,五十四個銀行帳戶,貪污起訴,照連任。高虹安,爽用公款拿博士兼玩耍,論文涉抄襲,壓榨助理,低薪高報,貪污被告,照當選。鍾東錦,西瓜刀割人肚破腸流,淫人妻,號稱砂皇,照當選。張麗善,哥哥貪污被關,弟弟涉嫌盜挖林地,家族獨霸雲林政壇數十載,照連任。徐榛蔚,花蓮夫妻檔,夫涉貪入獄,假離婚妻接棒,照連任。將民進黨的對手一個個點出其罪狀,認為其不該當選而當選,其所下的結論是:台灣人「愛錢、驚死、歹教、好騙!」
依傳信息的台美人的陳述,台灣人太差、不懂得選舉,自己則是先知。可是正常的人覺得,民進黨的對手那麼差,選民卻支持那麼差的人,應該想到:民進黨是否更差,促使選民選擇較不嚴重的爛蘋果。再說,若是多數台灣人因為「愛錢、驚死、歹教、好騙」而選擇較差的候選人,代表台灣沒救,那位台美人早就該切割台灣,不必將心思放在台灣,讓台灣人自己承擔罪過。
在二十年前,若是民進黨大敗,綠營必定怪媒體,認定中國國民黨掌控媒體、誤導「愚蠢」的選民。可是今日是民進黨掌控媒體,電子媒體綠營占絕對優勢,深綠平面媒體則佔四分之三的閱報率。只是,佔絕對優勢的綠營媒體很努力的誘導「愚蠢」的選民,民進黨還是一樣大敗,那位台美人還怪選民。怎麼綠色媒體不擇手段的宣傳,還是沒有能力誘拐「愚蠢」的選民?
媒體的名嘴真的令人反胃,只有立場,沒有是非:所支持的團體有若聖人,樣樣都對;敵對勢力就像魔鬼,樣樣都邪惡。就是媒體完全沒有公信力,所以沒有能力影響選舉,甚至於還出現反效果。最奇妙的是,選前綠色媒體全面圍剿的候選人個個上榜,所維護的候選人卻落馬。更奇妙的是,連高中生(竹中及竹女)的投票也對抗綠色媒體。難道高中生也如那位台美人所陳述的「愛錢、驚死、歹教、好騙」?果真如此,台灣完全沒有希望,大家不必操心。
記得讀高中時,故鄉有一場激烈的選舉,甲乙兩候選人對峙。選後甲感嘆的表示,選民盧先生相當「沒志氣」,被候選人乙追打過還將選票投給他。這是甲候選人的迷失。之所以會有這種結局,是盧先生厭惡候選人甲比乙還嚴重。筆者很清楚其原因,就是甲曾經在語言方面傷了盧先生。乙在拳腳上傷了盧先生的「身」,甲卻在語言方面傷了盧先生的「心」。「傷心」有時候比「傷身」嚴重。
對手很差照樣當選,代表選民心目中民進黨更差,民進黨自己當然看不出來;可是旁觀者卻十分清楚,只是不能點出。只要點出民進黨的缺點,必定遭受「奴才」的圍剿。在「奴才」心目中,「主人」永遠是對的,只能歌頌,不能批評。「奴才」促使民進黨活在同溫層、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造成很差的對手都可以擊垮民進黨,真的是「奴才」誤事。

從賣芒果乾到舶來品
2022-12-02 中國時報 蔡哲明/作家

總統蔡英文榮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特輯封面,頻頻在選舉造勢喊出「給全世界正確訊息」才能更支持台灣,從販售抗中保台的「芒果乾」(亡國感)進化到上架國際支持的「舶來品」(優越感),在在凸顯一種永續執政的「台派民主」。
所謂「台派民主」就是基於「仇中主義」,並由對外「台灣價值」和對內「自我認同」所共構的民主制度,卻不代表支持言論自由以及多元主義,最終導致一種世襲傳承的民主獨裁。難怪蔡總統勇於收編民主成果,大聲疾呼:唯有做出正確選擇,才能讓國際對台灣有信心。
回顧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大量販售「芒果乾」獲得「仇中主義」的能量,挾其香港反送中議題,也讓蔡總統以817萬高票連任。如今面對九合一大選,綠營改為祭出「舶來品」營造「國際剿共」的氛圍;恰巧烏俄戰爭持續延燒,也讓蔡總統拚命同框澤倫斯基,喊出民主同盟。
蔡總統指出,今年九合一選舉是在中共二十大後的首次選舉,由於全世界在關注我們,強調台灣位在自由民主的最前線,宣稱此次選舉結果就會影響國際如何看待台灣;民進黨一旦遭遇挫敗,彷彿也讓國家陷入存亡危機,中國就會順勢推出「一國兩制」;當民進黨集結為「台灣隊」,其他政黨自然師出無名。這種作為政治選舉號召,為了展現自由民主的堅持,劃分一種選戰場域的宰制,創立極端民粹動員的二元對立。
民進黨自1986年創黨,歷經黨外運動、在野階段、執政時期、甚至是政黨輪替,在國家認同與族群對立的政治光譜中進退維谷;如今隨著省籍之間的社會隔閡與政治參與的排他性式微,轉而透過兩岸對立的政治操作與網路激化中動員性對立,塑造一種特有政黨品牌的「守護民主」。
哈佛大學教授杭亭頓在1991年出版的《第三波:20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指出:「尋求認同與重構種族身分的民族根本上就需要敵人。」民進黨深知鞏固政治地位必須致力激化對立,唯有在「中國統一」與「台灣獨立」相互掣肘的政治路線,才能成為孕育「台派民主」的養分。
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必須進入民主常軌,理應跳脫「台派民主」的抹紅選舉操作、甚至在抗中保台的「芒果乾」與國際支持的「舶來品」中失去自我主體,對所謂自我認同也不僅是建立在「一國兩制」;一旦我們被無知、理盲、卸責的政治操弄,也意味著一個以民主之名的獨裁盛世降臨。

陳沂也不忍了!砲轟民進黨遇事硬拗到底 網驚問1句
2023-05-04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網紅陳沂今(4)日指出,她很支持民進黨創黨理念,但民進黨得到權力後很快也變成他們最討厭的那種樣子了,中間理性選民最終失望收場,於是只剩網軍整天戰來戰去。該文讓網友直呼太精闢了,也有網友質疑「平時不見妳說,選舉到了才說,看來有貓膩」。
陳沂今在臉書指出,從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民進黨傾全黨之力護航後,會發現:現在執政者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硬拗到底。這點在高端疫苗爭議也可以清楚看見,永遠不面對問題,敢質疑就是不愛台灣。往質疑的人身上潑髒水,連黨內少數清醒的聲音也不放過。至於民進黨的側翼也如此,不講邏輯,雙重標準。
「民進黨創黨理念我是很支持的」,陳沂說,在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年代,民進黨創黨元老用一輩子的青春血淚換來今日的各種自由。但金錢權力使人腐敗,當民進黨得到權力後,很快也變成他們最討厭的那種樣子了。陳沂認為,中間理性選民最終失望收場,於是大家對政治冷感,只剩網軍整天戰來戰去、繼續抱團取暖。
針對這篇文章,有些網友認同並表示「側翼是這幾年比較誇張,真的會連帶讓人討厭該黨」、「完全說出了許多仍保有是非的民眾的內心話」、「這篇文章整個說出我的心聲」、「極度中肯,太精闢了」。但也有網友質疑「平時不見妳說,選舉到了才說,看來有貓膩」。

"運動iah是選舉公司"
作者:Tek-hôa
出處:《TGB通訊》第099期(2007.12.)

民進黨選舉的勝利或失敗,就代表台灣進步力量的勝利或失敗嗎?民進黨代表著什麼樣的社會力量?
相對於中國國民黨,民進黨當然得到比較多社會進步力量的投射、期待與支持,但民進黨並不直接等同於社會進步力量。
民進黨包含著什麼樣的社會力量/勢力呢?有長期不滿國民黨統治的民間力量;有原不滿國民黨、爭取「高度自治」層次的民主、自由的「反對運動」份子;有各社運領域出身的「政治工作者」;有招降納叛、帶槍投靠的原國民黨地方派系或公職;有被民進黨爭取來的樁腳,大概不出原國民黨掌握的農會、漁會、宗親會、水利會、公會、社會團體等模式;有企求安定現狀的中產階級;有兩邊押注的優勢階級;當然也有社會自主進步的力量。
是社會自主進步的力量主導著民進黨的發展?當然不是!也就是說,民進黨內部不是各社會自主進步力量的競逐,反而是社會自主進步力量必須與上述其他各種力量競逐,甚至是被壓制或從屬著。社運出身者要獲提名參選公職或黨職,必須依附派系,同時也必須自社運的思考「轉型」為「政治工作者」的人脈經營,認同、接受現狀與現實。如以勞工運動代表自居者成為立委後,隨即表示要轉型為「全民立委」;有著環保立委形象者,面對環保工作者的請願、溝通,聲稱他們也必須顧及業者的立場;台獨運動組織出身的立委,公開表示與原組織劃清界線或已互不隸屬……。
各運動團體支持出來的政治代表,已跳離原本運動的思考與方向,但各運動團體仍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同志」,卻又必須向自己的「同志」政治遊說、請託甚至拜託。這些政治代表因為有著原運動所累積的資源才得以獲取政治參與,遇到問題或面對選舉,原運動團體的人脈、資源當然是他們的基盤,看來好像是各取所需或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但實際的運作上,當然是政治工作者凌駕於運動工作者、運動團體,甚至是運動之上,運動對政治工作者、政治代表沒有任何反制的約束力,相反的,運動團體卻必須仰賴政治工作者、政治代表。
運動出身的政治工作者進入民進黨,也就是說「提著別人的人頭入黨」,並因此得以進入體制。但無論在遊戲規則與認知上,他們都是以個人的身份,而不是以「運動力量代表」的形式;他們不僅不是以社會各運動或各進步、自主力量的「代表」自居,反而變成「代理人」,運動只是支持他們進入權力競逐場的資源,個人當然大於群體,他們的進入體制,不代表著集體力量的參與。這裡提的社會力受制於政治力,是指這個面向的觀察。而這種趨勢的發展結果,正足以做為台灣運動經驗的徹底反省,包括運動與這個體制的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這必須另外討論。但最基本的是,台灣社會進步力量是自己將power交出給那些人,並以「分工說」迴避了運動該面對的課題,社會進步力量沒有形成有效的集體力量,台灣社會進步力量只是成為一個一個的團體,沒有成為「組織」,沒有產生社會力指揮政治力的思考與運作,更沒有挑戰體制的思想!
民進黨不過是「選舉公司」,不是思想的競逐場,是各路各派人馬的角力場,拳頭母較大粒講話就大聲,資源、權位、勢力、選票優先於任何思想、理念、信念,後者必須服從並服務前者。反體制的台灣人運動「轉型」成鞏固體制、為體制合法化,這就是「選舉至上」以及「民進選舉公司」的功勞!當然,這更是「蔣經國學校」的勝利!
不是中華民國「台灣化」,而是台灣「中華民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