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嘉二次黨外的難題

2009/05/14

在「有疾而終」的「新民進黨運動」之後,羅文嘉再倡「二次黨外」,準備推動民進黨釐清黨的基本定位、政治路線和階級屬性。從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二次黨外」運動在論述上已經粗具規模。在政治目標上,站穩「民進黨內部改造」而非第三黨。在形勢分析上,扣準大財團主導下的兩岸經貿一體化,關注開放、鬆綁下的社會兩極分化。在具體主張上標舉「經濟民主」,並且在兩岸議題上主張超越「開放」與「鎖國」之爭,強調要重視中下階級利益。在黨內路線上,則直指民進黨的根本矛盾是一直在「財團利益」和「民族主義」間搖擺,必須重新定位。

這些論述,對台灣來說並非全新,不過堪稱完整,比起4年前的「新民進黨運動」,當然是更為清晰具體。不過,這並不代表「二次黨外」能夠順利推動。在民進黨內,蔡英文主席說過:「民進黨將成一個照顧弱勢,注意社會正義、社會分配的政黨。」羅文嘉得面對路線區隔的問題。其次,民進黨內派系糾葛甚深,羅文嘉曾被視為親新系陣營,如今又在一些黨內議題上被視為扁系,不少人更認為他是機會主義者。這幾年來,民進黨的派系鬥爭惡質化,理念成分愈來愈少,惡鬥和帽子愈來愈多,青壯世代每次的檢討反省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二次黨外如何不被派系殲滅,羅文嘉如何面對扯不清的阿扁恩怨,目前都不敢樂觀。

在執政後期,民進黨內有識之士都知道群眾基礎不斷流失,痛失政權後,民進黨該偏回左邊的呼聲不斷,只不過喊了半天,並不見具體的戰略、路線端出來。民進黨早就是世俗的、極度商品化的選舉掛帥政黨,從反對黨角度和國會弱勢黨的現實出發,是該拿出偏左主張,號召草根群眾重返街頭,但是從選舉金脈考量,沒幾個人敢得罪大財團,所以在稅改問題上前有薛凌以廢止遺贈稅為參選主軸,後有蔡英文在是否支持稅改聯盟主張上左右搖擺。民進黨的左轉之路,實在是步履蹣跚。

中間偏左在民進黨內面臨兩大困局,不易突破。首先,民進黨的看家本領就是揮舞台灣民族主義大旗,這條路線本質上是和重視階級、性別、環境的中間偏左路線相對立。但民進黨善於將台獨議題與社會議題相結合,以工農利益正當化台獨基本教義,再以偏狹民族主義吸納社會議題的動能,去年總統大選的「一中市場」就是明顯例證。如果不對這種操作模式痛加批判、澄清,中間偏左路線絕難生存,但是在扣紅色大帽子,已成為民進黨對內對外的政爭利器時,「中間偏左」大概沒幾下就會被打成中共同路人,也是難以存活。

另外,十幾年來民進黨為求執政,和社運力量早已漸行漸遠,加上政客往往言行不一,社運對任何新的「左轉」嘗試難免疑慮重重。政治人物若空有論述,沒有基層社運力量,偏左力量勢難生根發展,社運團體若空有理想,標舉純度,卻無政治思考與實力,也只能在原地打轉,偏偏兩者隔閡已深,結合不易。「水清無魚,水濁魚死」,這是政治人物和社運都得面對的共同課題。 二次黨外若解決不了這兩個難題,三次、四次、五次黨外大概還是會相繼出現。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