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劉兆玄4月通過「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選定太陽光電、LED光電照明為重點產業,以期能於2015年創造11萬份就業機會。此舉雖被視為台灣邁向低碳經濟的里程碑,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康世昊16日在「綠色生機,永續社會」講座中,卻剖析了綠色新政在台灣的發展隱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2月提出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報告,建議運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即挹注美金7500億元於建築、再生能源、生態基礎設施、永續運輸和永續農業五大領域,藉以創造大量的綠色就業機會,帶動世界經濟的復甦。
康世昊表示,台灣政府儘管趕上了這波綠色經濟的趨勢,但卻缺乏整合性的配套措施。他指出,很多企業在沒有監督機制的情況下,只是趁機漂綠,「就連台塑六輕五期說要建太陽能電廠也能申請補助,卻忽略六輕煉油的工業廢水等汙染問題」。在高科技環境問題沒被解決的情況下,他稱:「綠色新政在台灣就像是天外飛來的一筆,政府出錢然後企業都來分一杯羹。」
他以英國為例,提出對台灣倡議綠色新政的質疑。康世昊指出,英國有全歐洲40%的風力資源,但電力生產卻只到全歐盟風力能源的4%,也就是說原本可藉由風能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遭他國嚴重侵蝕。因此,作為現實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英國目前積極發展風力資源,康世昊表示:「這其實是投資眼光的遲鈍,而不是真正地重視綠色新政。」
台灣方面對於所謂綠色新政的定位也是如此。康世昊批評:「幫助綠色產業、綠色能源起來的政策推出以後,社會弱勢群體在過程和之後分享到多少資源、改變多少地位,台灣完全是沒談的。」他認為,馬英九政府倡議的綠能產業只是企業獲得融資或政府政策支持的藉口,而並非是要幫助勞工、改善勞動條件。
至於綠領工作方面,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8年公布的《綠色工作》報告指出,只要是跟節能減碳、生態保護等環保有關的工作,都可算是廣義性的綠色工作。康世昊說,藉由綠能產業帶動的工作機會其實可以是綠領工作,但台灣政府卻未見把綠領工作的相關技術下放到社區,提供基礎技術的專業培訓,「只要是勞工無法介入的、工作條件低落的,就不是我們要的綠領工作和綠領經濟」。
他表示,對於綠領工作,工會本身也顯得被動。他舉出北美和加勒比海區的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於華府進行國會遊說,要求政府投資綠色經濟紓解美國失業潮的例子,說明勞工本身才是最有資格發聲的一群。
反觀台灣,康世昊談到日前到工會遊說,希望由工會推動產業綠化的經驗。他表示,工會幹部都把綠色新政複雜化,認為自己知識水平低,沒有能力、資格去談論這樣的議題。而環保團體和勞工之間缺乏互信基礎,也造成工會反應冷淡。他認為,如期待建立「藍綠聯盟」(藍領和綠領)發揮政治影響力,打破「綠領工作只是份暫時性的低薪工作」的障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