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圖鑑(二)

2009/06/10

文.圖/Itosati  編譯/宋竑廣

住宅圖鑑一文出自於日本同志媒體網站DELTAG,經作者授權編譯轉載:http://www.delta-g.org/news/cat49/

前言:即便現代日本住宅的建材不從當地取得,而是透過市場的高速物流來完成建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仍舊認為住宅反映了人的日常生活、時代與其生活的地域。因此我遊走在各類型的住宅之間,書寫和住宅密切相關的這些層面。

vol.2 用波形管建成的家「川合館」 

在愛知縣豐橋市有個與眾不同的住宅。它是由一位絕世的科學家、器械設計師所建的,有如紅褐色鐵桶般的建築。第二回的住宅圖鑑,我想介紹位於地勢隔絕的愛知縣、具有強烈個性的這棟住宅。

圖3 (圖一:川合館內部透視圖。) 圖4 (圖二:從外看川合館。)

■建築概要(如圖一圖二)

住址:愛知縣豐橋市

房屋格局:有如橫倒的圓柱體一般(高6.5公尺、寬11.72公尺、長8.5公尺)。一樓是居室兼書房(有到二樓的迴旋梯)和廚房,二樓是居室和寢室、廁所等。

建材:厚2.7公分的波形管114根(表面有鋅塗料)。

佔地面積:5940平方公尺。

●異常巨大的鐵桶

這棟向著略微高起的丘陵地的森林、橫躺著的建築,不像一般已經完成的建物,倒像一台迫降到地球的宇宙船似的,是一個倒臥的巨大鐵桶。外觀非常詭異,即便知道裡面有住人,卻感覺不到人類生活的氣息。

建材幾乎都是由鐵構成的,利用一般用在下水道等處的波形管(corrugated pipe)搭建成圓柱體的部份;而兩端的斷面,則是由鐵板折成的六角形格子所組成。

圖5 (圖三:舒適的內部空間,前有具設計感的一排椅子。)

圖6 (圖四:二樓,內部幾乎沒有間壁。)

●舒適的室內空間(如圖三圖四)

內部有兩層樓。從玄關進去的一樓部份,和詭異的外觀大異其趣,意外地令人感到安適。從具有設計感的椅子開始,到外國製的電器、照明這一頭,都營造出一種優質的居住空間;而另一頭,則有許多為了日常生活運作、排放地整整齊齊的各式雜物。 

幾乎沒有什麼間壁的二樓,天井是由裸露的波形管所構成的曲線。這點雖然和一般住家大相逕庭,但溫暖的空氣和安適的氛圍,還是有著居家的感覺。

由於建築本身是圓柱體的關係,要善用空間並不容易,但透過將地面墊高等方式,也能活用到邊緣的空間。

●追求合理性的建築樣貌

建於1966年的這棟建築,適逢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時期,當時日本全國上下都在經濟膨漲中盲目前進;然而,同一時代所建的這房子,實際上是為追求「永續」可能的、極致的環保住宅。乍看之下,外形詭異的這間房子,先考量到社會能源制度與地球資源之後,才決定以鐵為建材;再檢討了當時日本的物流系統,最後建成這般合理的建築樣式。

經檢討後,在設計上的兩個例子: 

一、要用最少的材料:以50坪大的房子而論,建成圓形的會比四方形省下1/3的材料。用波形管做為建材,搭建容易、連外行人都能用這個蓋房子──所以最後做成鐵桶形。

二、要用便宜且不浪費的材料:鐵是世界上為數眾多的金屬之一,取得容易且價格便宜。鐵可以重覆利用。所以最後選擇用鐵皮、波形管來蓋房子。

圖7 (圖五:由內往外看斷面的六角鐵格子。)

圖8 (圖六:由外往內看斷面的六角鐵格子。)

●將思想具體化、踏實的建築 

此外,蜂巢一般、覆蓋斷面的鐵格子,是檢討了膨脹率和強度兩年之後才做的。雖然最後變成具有幾何美感的樣式,但開始時並沒有特定的意圖。(圖五圖六)就現今的時代而言,這樣的建築思想,是真摰地在思考、在計算,如何在這塊土地生活的方式之後,才建造了這異樣的鐵屋。在發出壓倒性的存在感的同時,這房子也確實地照顧了人的生活,是有真實感的一棟建築。

它全然沒有模仿動物棲息的意圖,不打算做裝飾或象徵。如此純然的踏實與樸實,表現了川合健二的生存方式。

由於此建築震撼了許多人的緣故,從建築師石山修武開始到一般人,都有人利用波形管來蓋房子。今後我還想介紹其他類似的例子。

●附錄:川合健二簡介(1913~1996)

設計自家住宅的川合健二,在任職於釀造清酒的菊正宗酒廠後,陸續幫忙過販賣冰箱、舊東京都廳設備設計等工作,擁有不可思議的各種經歷。然後再以獨特的觀點與思想,作為研究者與實踐家。他不是於所謂的「專家」,而是以不同的觀點,對事物進行各種角度的驗證與研究。其中攸關社會全體、有效率的能源制度,他做了長年的追蹤研究。雖然現在大家也很注重這方面的議題,但就當時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背景而言,他的先知卓見令人驚訝。知道他的人常興致勃勃地提及,他那罕見的才能與品格。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