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卡利率不降的配套與後續

2009/06/17

【經濟日報╱林建甫】

2009.06.17 09:25 am

雙卡利率調降一案告一段落,令人鬆了一口氣。

釀成這麼大風波的事件,立委想降低利率上限,為卡債族講話、關懷弱勢,立意良善。但是這法案為什麼推不動?問題在干擾到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則,影響到金融業的發展。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利率管制的結果,與降油價不同,不但不能雨露均霑,反而會有一大堆應該被幫忙的持卡人,得不到銀行機構的服務,被逼轉向地下錢莊,對社會未來的危害更大。

對於目前卡債族高循環利率產生利息負擔太大的問題,應如何解決?我們竭誠建議當事人與銀行儘速利用現有的消費金融債務協商機制來解決,一旦進入協商,就可以降低債務、債息的負擔;當事人也應爭取小額信貸或是經由抵押品的提供來融資貸款,則利率會大幅降低。

我們要了解,信用卡也是一種放款。只是這種放款,是無擔保,沒有抵押品,因此銀行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資訊不對稱,銀行憑著有限的資訊來信用放款,違約率高;銀行面對這大風險,利率就得要求高。金融海嘯下,減薪裁員,銀行面對的違約率更高,成本更大,因此循環利率就降不下來。

主管機關、銀行應該如何來改革現有的市場?金管會主委陳的幾次談話,主張銀行不能濫發卡、濫行銷,信用卡應該回到交易功能。這邏輯的背後有些是對的,有些則有待商榷。首先,過去因為濫發卡,甚至不當的行銷,產生大批卡奴、卡債;學生還沒步出校園,就背了一身債。這些都是不對的。要信用卡公司修改政策,重新面對這個市場;銀行不能再濫發卡,胡亂給予高信用額度,誘人入彀消費,這是正確的方向。

其次,讓信用卡成為單純的支付工具,這是有些問題的。單純支付工具的邏輯,其實背後應該鼓勵的是簽帳卡(debit card)。如此是帳戶內有多少錢、花多少?消費者自己要控管,量入為出,銀行也不用冒放款變呆帳的風險。然而目前簽帳卡可以使用的地方非常有限,主管機關應趕快大量普及簽帳卡的接受,讓消費者享有如信用卡的方便性,出門不用帶一大堆現金才對。

另外,我們還是要肯定信用卡的信用市場,因為信用卡的高度方便性,走到哪裡都可以用,出國也不用結外匯或換旅行支票,又可分期付款;臨時起意的消費、可立即解決。使用信用卡,更可簡單借貸不求人,因此有實質上的需要。信用是有價值的,信用卡就必須存在。

那未來如何建立一個好的信用卡市場?銀行應如何來經營信用卡業務?持卡人應該享有多少福利?這是後續要探討的問題。

對主管機關來講,未來信用卡的利率多少,也不宜用銀行法、行政命令來規範。最近,美國提出管制信用卡利率的法案也未通過,但美國對於任意變動利率、任意調高持卡人的利率水準是反對的。另外,這一陣子風聲鶴唳以來,信用卡持卡人的福利已明顯的縮水,紅利積點沒有了、免費停車縮水了!長久以來,信用卡公司片面更改契約,片面終止福利,難道主管機關不該管嗎?

信用卡市場,新卡收年費可以,但應維持信用卡市場的高度競爭,不能有聯合壟斷。年費,是一種門檻,是區分有效卡與呆卡、是初步辨別消費族群風險的一個辦法;年費收的高,頂級客戶就會浮現。然而收到的年費,如何回饋持卡人,優質持卡人如何享有福利,這不是主管機關可以管得到的,必須有市場競爭來逼出銀行的回饋;銀行如果不上道,持卡人就可以在競爭的市場中,選擇福利最好的卡來使用。

現行業者的差別利率制度,還是應該繼續推動。信用好的人,利率低;信用不好的人,利率高,就是一種懲罰。以價來制量,避免當事人成為卡奴,造成社會的負擔。

另外為了解決資訊不對稱,減低銀行對持卡人的誤判風險,銀行應多蒐集持卡人的信用資料,持卡人則應跟銀行互動,爭取低的循環利率,而不是任信用卡公司宰割。更多的往來,建立信用,包括用信用卡繳稅,往來銀行就知道用持卡人的收入狀況。這都可以有效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進而使持卡人使用信用卡的循環利率時,得以享受低利率。

面對未來金融卡市場的一番大震盪?業者、持卡人,您準備好了嗎?

(作者是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