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題報導】
「我們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組織,也沒有經費,不過,大家理念相同,行動力特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指出,三年前,原本不認識的一群人,因為參與搶救新竹的李克承醫師故居,決定成立「竹掃把聯盟」。
竹掃把聯盟以「新竹的掃把」自許,希望掃除不社會、不文化等違反永續發展精神的障礙,另方面以具體行動,拿起掃把搶救文化與歷史空間,實踐文化公民權。
該聯盟召集人、建設公司董事長陳明河指出,李克承醫師是新竹第一位留日醫師,其故居是新竹少數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又稱「西門會館」,他多年前建議開放做為地方藝文活動展覽空間,新竹市政府卻打算低價拍賣。消息見報,他兩天內號召市民到西門會館前抗議。後來新竹市政府暫停拍賣,但西門會館迄今仍閒置,尚未開放供市民使用。
此外,該聯盟在三年前曾經發起「市民信託」,希望籌設黑蝙蝠中隊紀念館。韓戰結束後,美國中情局在台訓練黑蝙蝠中隊,專門潛入大陸地區進行情報蒐集,當時有一四八人在任務中殉職。後來新竹市府從善如流,決定編列預算在黑蝙蝠中隊原址興建紀念館,但興建過程卻排除「竹掃把」的參與。
兩年前,天下雜誌公布「二○○七年幸福城市」排行榜,新竹市排名第二,「竹掃把」對於這項調查有不同的感受,因此發揮創意,首創「公車上書」方式,幾個人捐錢包下十輛公車廣告,上面寫著「新竹市民,你幸福嗎?」
王俊秀感慨說,國際上許多城市追求「文化城市」、「永續城市」,依自己的條件與市民共識建立自己的指標,新竹市長卻是靠勤跑紅白帖來經營人際關係。最令他擔心的是,許多縣市紛紛來向新竹市長請益,這種「壞的示範」擴散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竹掃把」成立迄今發動的保護文化資產活動,還包括阻止新竹火車站前廣場設大型LED廣告T霸、阻止市府拆除石板路、發表文化白皮書等。其實該聯盟主要成員不超過十人,多數從外地到新竹定居,包括陳明河、王俊秀、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建築師林志成、「園區生活」雜誌發行人黃鈞銘、總編輯何乃蕙以及聯電工程師何志元等。
這群人平時各有事業,舉辦活動都是自掏腰包,只為了讓新竹更美好。由於「公車上書」的確發揮了威力,陳明河不時遭到市府以及稅捐單位的「關切」,報導這項活動的「園區生活」雜誌也接到來自市府的關切。不過他們認為,既然要發揮小市民的監督力量,一切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還是應該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