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杜宇雯、陳亦偉台北3日電)法律扶助基金會成立5週年。基金會今天表示,從5年來的相關資料看出,弱勢民眾申請法律扶助,民事案件以車禍、婚姻為最大宗,法律諮詢則以借貸最多。
擁有司法院預算補助的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今年7月成立滿5週年。法扶會專門為經濟條件不佳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專業服務,由於平均訴訟與諮詢費用均比一般民間律師事務所便宜1/3到1/2,已逐漸成為弱勢民眾最主要的法律求助管道。
法扶會今天舉行慶祝茶會,司法院長賴英照表示,在扶助弱勢、保障人權方面,法扶會和司法院各有不同角色,但終極目標都是希望讓台灣有更美好的法治社會,讓弱勢團體也能夠得到應該有的公平正義。
法扶會也公布5年來的成果,其中超過7萬4000餘件獲得扶助,以及提供4萬8000多件免費法律諮詢,累積服務超過12萬名受扶助民眾。弱勢民眾向法扶申請扶助案件中,民事案件以車禍侵權、婚姻、傷害等為大宗,而法律諮詢則以借貸相關問題為最多,顯見債務問題仍是民眾最大困擾。
此外,今年5月民法通過修正,對繼承制度做出重大改革,全面改採限定責任繼承,讓傳統「父債子還」的作法有了很大改變。
法扶會今天安排一名順利免除父親遺留巨債的個案。26歲的「阿民」在父親過世7年後,突然接到法院判決,才知父親背負逾1500萬元債務,原本可能得要到70歲才能還清債務,因受益於修法及法扶會協助,阿民今年6月獲法院改判不需承擔債務。
阿民表示,除了經濟負擔外,當初最大困擾就是不諳法律細節。他曾自己寫上訴狀,因全都使用最直接的白話文,被法官說看不懂,所幸輾轉獲得法扶會協助後,才讓問題解決。
法扶會董事長古登美表示,目前扶助案件申請的數量仍有相當大的城鄉差距,可能與資訊落差與教育水準有關,法扶會已開始推動律師駐點以及下鄉服務,未來他們希望能透過電話諮詢的服務,提供民眾更多的法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