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社會分化 民族團結成難題

2009/07/07

【聯合報╱趙竹成】

2009.07.07 03:51 am

廣東韶關玩具工廠維漢工人械鬥造成兩名維族工人死亡事件,觸發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動亂。主要的焦點仍應放到中共對新疆的有效管理問題上。

新疆的地緣戰略地位無可取代,加上「維護祖國領土與主權統一」這個牢不可破的底線,以及聯邦制的不可行性,新疆就只能整合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因此,在以黨領政體制控管的「自治」與「自治區」,就是北京和新疆各少數民族所能找到的一個妥協。問題在於,這種妥協要如何維持。

中國現階段對新疆安全採「兩手抓」,一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抗「東突」。二是強化新疆生產兵團的作用,建立軍、警(武警)、兵(兵團)、民四位一體的聯防體系。但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承認這種民族矛盾實在有些難堪,所以將其定調在「社會治安事件並且有境外干涉」是最保險,也是某種程度上還有道理可講的說法。

中國的民族政策講究平等、團結、自治和發展。其中最難處理的就是民族團結的部分,因為這是非常底層的主觀的感情反應,處理稍有差錯就傷害民族感情,會把原本是同一階級的內部矛盾問題變成不同民族的外部矛盾問題,這在民族界線非常明顯的維、漢之間更加難以收拾。但是,隨著中國內部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歧異越來越尖銳,所謂傷害民族情感不一定是傷害到少數民族的感情。由於要「顧全大局」,長期的民族優惠政策,包括對口支持政策,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傷到漢人的民族情感,也就是一般漢人利益的犧牲會被視為一種義務與必要。這種情緒也會對處理少數民族與漢人之間的糾紛時,產生另一種難預期的反彈增加複雜度。

其實中國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在於各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問題,也就是「多民族大家庭的中國」如何面對「維吾爾人的維吾爾斯坦」。隨著中國社會分化擴大,又必須不計代價維護法律形式上的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很難期望中國在民族關係上出現真正和諧。(本文作者為政大民族學系系主任)

【2009/07/07 聯合報】@ http://udn.com/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