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1968年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至今已經超過40年;1983年教育部長朱匯森任內,教育部開始研擬「十二年國教」到今天也已經有26年的時間,不過,國中至高中「免試升學」的目標,卻始終無法達成。12日下午,全國各家長團體共同發起了「我要十二年國教」大遊行,要求在民國101年(2012年)實施全面免試升學的「十二年國教」。
遊行路線刻意避開了教育部,我要12年國教聯盟召集人謝國清說,雖然目前教育部對十二年國教的態度,傾向保守。但在行政院不願意削減各部會預算,拿出興辦所需的一年200億元狀況下,12年國教政策難以推動,「這是行政院的問題,不是教育部的問題」謝國清說。
各教改、家長團體千餘人,帶著小朋友,在熱浪下遊行,訴求行政院應出面回應;但院方仍在遊行終點凱達格蘭大道前,「派出」教育部次長吳財順出面接受陳情書;此舉引發群眾的不滿,甚至喊出「劉兆玄下台」的口號,指揮系統一度將指揮車轉向總統府方向,打算列隊,「前進總統府」。
沒有獲得行政院方面正面回應,「我要十二年國教大遊行」的指揮車一度轉向總統府。(攝影:孫窮理)
不過一場攜家帶眷、以「優質教育」、「快樂學習」為訴求的遊行,真的要升高衝突,恐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指揮系統最後的選擇,只是由幾位幹部,帶著「陳情書」,由警察帶著,從總統府的側門遞了進去。當然,這一場遊行,除了最後形勢略為升高之外,絕沒有任何劍拔弩張的味道,即將面臨一連串考試壓力的小朋友是主角,家長團體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以他們為主體的大規模的集結。15年前,1994年「410教改聯盟」被認為是台灣教改運動的重要事件,訴求的內容不同,不過「升學壓力」與「考試引導教學」則是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小朋友們撕毀考卷、與象徵基測准考證的紙張,對於他們未來將面對的教育環境,也許似懂非懂,不過,透過在街頭的行動,表達「不要考試」的心聲,這已經是一個教育的現場。
丟掉考卷、撕毀准考證,小朋友在家長的支持下「拒絕聯考」;而他們的父母,也剛好是在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子」年代洗禮,走過青春叛逆期的那個世代。(攝影:孫窮理)
「十二年國教」實施的客觀條件,是「少子化」的趨勢,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2012到2021年,台灣15歲到17歲的人口,將從94萬人降到61萬人,人數下降,政府負擔的壓力也變輕,家長團體要求政府再每年編列200億的經費,這筆錢,最主要的工作是「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之外,就是推動補救教學、發展社區高中,這些方向,都直指「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家長團體所思考的,是如何將這些教育資源普遍分配,不過,這種「拉平」的想法,卻始終受到「明星高中」的搔擾。
「明星高中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一個關鍵的石頭」,謝國清說;目前家長團體選擇不直接處理這個問題,不過各種各樣的想法,仍持續地搔擾著十二年國教的討論,今天(13日),教改界的前輩黃武雄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就提出「北一女、建中」改制私校的想法,「這是希望你要搞明星學校,就不要用國家的資源」,謝國清本人也曾經提出把這些學校「賣掉」的想法,雖然這是從資源分配的角度看,但「私校化」的北一女、建中,恐怕將造成的用「經濟能力」決定升學的結果,恐怕比起用「考試」決定更不公平,也與聯盟所希望的「平等」背道而馳。
把明星高中「特殊化」,無法消滅,就從資源分配中抽出來,這是一個想法;像是有人提到將部份學校改制為「資優學校」納入「資優教育」的一環,是透過鑑定而非「考試」;此外,一旦真的實施學區制,明星學校可能會單獨招生、而它們所屬的學區也可能引發「遷入潮」,甚至房價、租金的上漲,一樣造成變相的結果;謝國清說,如果將這些學校將學區內3年內可就學的人數公佈,到了大家看到需求量超過的時候,就不會再一窩蜂遷入。「假如可以做到真正的『學區化』,能力平均分配,也許3年就可以見真章」,謝國清描繪著「學區化」的願景,不過願景要怎麼達成,仍是眾說紛紜。
也許,不應該被明星高中這顆「關鍵的石頭」,擋住了十二年國教推動者所指向的「教育資源平均分配、縮小階級差距」的那一條路,不過石頭如果不搬開,難免還是有「翻車」的危機,這恐怕是十二年國教推動者所面對的難題。
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核心概念是「平等」,但是在升學主義的影響下,精英式「明星高中」的存在,始終是「關鍵的石頭」。(攝影:孫窮理)
回應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火大!!!!!!!!!!!!!!!!!!!!!!!!!!
我的名字中有個岐
「岐」是「岐嶷」,小孩聰穎優異的意思
誤入歧途的"歧"是"歧"
沒有人發現這麼嚴重又過份的錯誤嗎?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我強烈反對"能力平均分配"
第一:
老師要怎麼教
第二:(這純粹是我主觀偏見)
記得我國中時期,我們學校不主張能力分班,造成一個班內同學程度落差很大,我不在乎對方智商高低與否,但很遺憾的我們班成績低的同學普遍都很沒教養,我每天努力念書(我不說辛苦唸書),累了,白天學校下課時間趴在桌上睡覺,上課鐘打了,我沒聽到,結果有同學很"熱情"的在我耳邊大吼,你知道了,嚴重的話會造成聽力受損,他吼完後看我很惱怒,他很開心,他說:已經上課了,我叫你起來而已
當下我能怎麼辦?打他嗎?現實面是:他在學校的勢力很龐大,我跟他作對就是跟大家作對
就這樣,我高中考上明星高中,儘管有時成績低會被鄙視,但確確實實是他們比我努力(我不相信他們比我聰明 台灣沒那麼多天才)
我在明星高中,我不用擔心會被欺負,如此而已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但對於樓上這樣的問題,
應該是要健全導師制度和輔導制度,
而不是用能力分班的方式來解決,
而且現在考試考的是成績,而不是人品,
考試成績好和人品好那是兩回事
就某方面來說,
現在教育的所謂「落差很大」,
只有分別出「國英數等科目考試能力」落差很大的能力,
而沒有分辨人品落差的能力。
現在我們看來很多所謂的「白目國中生」、「死小孩」,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產生?
不就是因為學校教育過度重視升學,
一方面導致其他領域的教育被忽略,
二方面導致教育內容單一僵化,而目前的國中教育內容,
是為了考上明星學校而量身訂做的教育內容,
等於是扼殺了各式各樣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就是因為既有的學校教育的失敗,
才會導致這些被學校教育扼殺的同學,
表現出這麼「不用功」和「落差很大」的情形。
另外,實際上12年國教並不是「國中再延長三年」,
而是一樣保持現在高中職並存的狀態,
改成免試、免費的國民教育,
不論是這次遊行的訴求,還是教育部本身對於12年國教的計有規劃都是如此的。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在一次強調 第二點純粹是我主觀偏見
三樓的大大你的見解很棒
我多年來還有一個疑惑
大家在爭教改時
不斷著重在文言文跟白話文的比重
但有誰能告訴我
學生真的讀懂白話文嗎?
懂得欣賞"他們稱作簡單"的白話文嗎?
舉個例
簡媜是我最喜歡的散文家
它寫出來的每個字我都會寫
但要如何寫到那種層次
這不是我們更需要學習的嗎?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我不認同三樓大大的見解
雖說現在學校教育是過度重視升學,導致其他領域的教育被忽略沒錯
但是學校本身就是為教學而存在
若是不教學那我們何必去"上學"
所謂的「白目國中生」、「死小孩」
就是因為過度重視升學教育而誕生的
但是若是取消升學考試是為了不要讓上述的名詞誕生
我卻是堅決反對的
升學考試是必要的
雖說孔子也說有教無類,但也重視因材施教
若是讓天資參差不齊的小孩同班,那教學進度不就很難把握?
個人天資不盡相同
如果大家都去讀書那基層人員誰要去當?
如果小孩沒有讀書的天份父母硬要逼讀書,那孩子變壞誰的錯?
三樓說的沒錯,成績不同等於人品
但是也要想想台灣父母的管教小孩方法
雖說現在台灣人思想開放但在教育上卻也不像外國人
成績一差就打罵,國外呢?
差兩三分就打罵,國外呢?
雖然也有家長是以國外的方式教育孩子但那畢竟是少部份
其實,我頗支持12年國教
只是我所謂的12年國教,是向下紮根
幼稚園+國小+國中 12年國教
忘記是哪個老師提過的吧
現在,幼稚園的學費,老實說也不便宜
而且實際來講,也有許多人沒讀過幼稚園就直接上小學,因而導致適應不良等問題
而且,沒有升學的壓力
那以現在台灣小孩的情況
必然是得混且混
光是9年一貫的小學升中學就可以預見了
去看看現在的新聞社會版吧
小學跟中學生上版的比例較以往提昇很多
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基礎教育不踏實導致思想觀念造成過度偏差
三樓大大,你所謂的免試免費教育
將給國人帶來多大的負擔你可知道?
何況明星學校所挾帶的意思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路有凍死骨
明星學校成私校還得了
這些存在來培養資優生的學校一旦成為私校甚至學費高漲
不就等於在對人說
沒錢你有腦袋也沒用
更扼殺窮苦人家小孩邁向菁英的道路?
Re: 要12年國教,千餘家長學生上街 經費
非常認同"變態"的主張,是向下紮根的12年國教。
教育應自0歲起動,現代許多隔代教養的相對較弱。如沒讀過幼稚園就直接上小學,落差更大。
越早啟動,越早發掘各自的獨特領域,至高中時期,孩子們應懂得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
曾領受過能力分班的好處,總單純的以取得高分為導向,從未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個年代多少高分錄取,外界認定的第一學府,最佳科系。踏入社會後,絕對的"學非致用"。
這豈僅是個人損失,也是國家社會的損失。
因此,絕對贊同12年國教。向下紮根的12年國教"自幼稚園~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