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6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你可能沒想過,儲存的臍帶血、被研究團隊採走的血,裡面藏有多少你的秘密。隨著基因醫學的發展,各國積極建置「生物資料庫」進行研究,衛生署也設定前瞻性的法令「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用以管理人體生物資料庫,並維護國民資料隱私權。
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指出,成立人體生物資料庫是先進國家必然的趨勢,但是這些採自人口群的材料,也正一一透露出個人的生命史、家族史、疾病史,在顯微鏡下一覽無疑。
以現在極為風行的臍帶血儲存為例,若是無法條的規範,業者將民眾儲存的臍帶血,與研究單位進行分析,民眾的隱私將被窺視無存。
衛生署科技組簡任技正李淑芳指出,只要出自人體的組織,包括頭髮、骨髓、血液、皮膚、指甲、糞便、尿液都屬於人體生物庫資料庫的管理範圍,眼屎、鼻屎等體垢和排泄物則不在此限。
陳再晉也說,現代醫學和科學採集生物檢體的機會愈來愈多,這是因疾病與基因息息相關,基因會產生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不同表現,就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疾病,各國因此展開基因醫學戰,想要了解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聯。
例如,有些病患吃了癲癇藥物,會產生極度嚴重的史帝文森症候群過敏反應,渾身像是被火燒過的皮膚潰爛。透過基因研究,中研院已經找到史帝文森症候群的特殊基因,若有該基因則不能服用該藥物。
【2009/07/16 聯合晚報】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