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日前指出,30個成員國在2007年底到2010年底的三年期間,總計約有3,000萬人失業,OECD秘書長古瑞亞還表示,「龐大的失業數字正在各地造成許多壓力」。
OECD說,以英國為例,到5月為止的三個月內,新增了28.1萬失業人口,使得失業率升至7.6%,是1997年1月以來的最高點;南韓的六月失業率也來到3.9%的高點,失業人數為96萬人,是2005年2月至今的最高水準。
不過,OECD也強調,這些數字大體符合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的預期,他們認為,全球經濟雖然可在年底或明年初脫離衰退,但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
國內的失業情況也不遑多讓,失業率早已在今年2月,以5.75%破了前一波5.35%(民國91年8月)的歷史新高,此後一路向上,只有在四月分微幅下降,下周三將公布的最新失業率,可能會到5.95%,失業人數逼近65萬人。
官員指出,每年6到9月由於畢業生進入職場,失業率都會上升,但通常到了10月,失業率就會反轉向下。但是,去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10月分的失業率不降反升直到現在,顯示國內勞動市場情勢確實嚴峻。
桃縣砸3.5億釋職缺 大學生不愛做
桃園縣長朱立倫昨天動氣了,忍不住批判「現在的大學生到底在想什麼?」原因是縣府搶救失業,年初動用三億五千多萬元釋出一千多個工作機會給大學畢業生,但至今還有近四百個職缺沒人要。
縣政府年初迄今推動兩項就業方案,一是「1+1身障就業協力方案」,每名身障就業者,配一名大學生輔導員,共釋出一千個工作機會;這案還有三百多個無人問津。二是徵求一百八十名訪視失業者的關懷服務員,徵選時來一百人,七十人受訓,結訓只剩六十人。
縣府花三億五千萬多元,希望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結果應徵狀況與預期有落差;朱立倫昨天忍不住問勞動及人力資源處「為何徵不滿人?」口氣非常嚴厲。了解後他直搖頭說:「這些工作不用日曬雨淋,只是幫政府輔導身障者,有那麼難嗎?他們(指大學生)不願意來,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縣府推動的身障就業協力方案、大專關懷服務員,薪水比多元就業方案高,工作廿二天有兩萬兩千至兩萬四千元不等薪資,工作期半年;與市面大學生就業行情比,薪水不差。勞動處研判,因就業期短,致待業大學畢業生寧可「家裡蹲」或準備考試。
其實也有因表現好獲聘用的例子。吳筱婕曾是身障輔導員,表現出色,七月初縣府臨時人員出缺,她順利補實,連所輔導的身障者吳政達也被留下來。
「現在的大學生只習慣與電腦溝通,不太會與他人互動,聽到要輔導身障者,多數對自己沒信心,也嫌麻煩。」吳筱婕說出部分大學生的想法。
勞動處長何采純表示,縣府釋出職缺只能工作半年,與教育部釋出一年期的企業實習機會比較,有人選擇一年的實習機會,也是縣府兩個方案職缺無法補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