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乎-阿拉伯世界中的同性戀翻譯詞彙

2009/07/23

編譯/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

第一本阿拉伯譯文的同性戀書籍一上市便出現翻譯爭議。《伊斯蘭世界同志旅行》(Gay Travels in the Muslim World)一書原為英文,作者為一群穆斯林或非穆斯林作家,由記者Michael Luongo主編,後來交由Arab Diffusion出版社譯為阿拉伯文,然而出版商卻選擇將「同志」一詞譯為「شاذ(shaath)」,直譯意為「不正常者」或「變態」,激怒原作者群與阿拉伯文世界的同志社群;對於出版商選字上的問題,也反映出阿拉伯文媒體平常形容同性戀者時,常使用負面詞彙。阿拉伯文世界同志平權團體與個人不斷推動,希望媒體改將「同志」譯為「مثلي(mithlyy)」,意義與前譯相仿,但不含負面意涵。同性戀至今在阿拉伯文世界仍為禁忌話題,社會整體也不願討論。

Bint el Nas(http://www.bintelnas.org/10muqadeema/contents.html)是個阿拉伯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女性網站,致力於對抗社會對同志的狹隘觀感,該網站指出:對於兩名同性之間的情愛關係,阿拉伯文裡並無正面詞彙可表達,正式阿拉伯文或古文裡的語彙,都充滿負面貶抑意義,例如 「shouzouz jinsi」(不正常性向)、「loowat」(男性同志行為,字源於《聖經》的先知Lot及《可蘭經》的Lut)、「sihaq」(女性同志行為)等,但至20世紀束,有些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及記者具有專業意識,開始使用「junusiya misliya」(homosexuality)這個正面詞彙,正確翻譯同性戀這個行為,這個詞大約自百年前出現在歐洲語言中。Bint el Nas亦整理一系列阿拉伯文對性別的正面詞彙表,請見(http://www.bintelnas.org/10muqadeema/transl- eng.html)。

許多人很遺憾,主流媒體竟無法採用較正面的表達方式,社會上也未廣泛使用,一位阿爾及利亞部落客Belphoros即指出:阿拉伯文裡與性別相關的語詞很少,我們不喜歡為事物命名,認為只要忽視,就能將事物抹去,或是否認它們存在,但這種心態行不通,只是偽善,我們必須面對世事,並勇敢為它們命令,讓我們試著指鹿為鹿。有關同性戀的字彙充滿貶抑,我們必須擁有較中性的詞彙,要努力翻譯這些字詞,才能擴充阿拉伯文字典……他並呼籲禁止媒體使用詆毀同性戀的語詞,或改用語義中性的mithlyy(男同志)及mithlyya(女同志)。

2006年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Hala Gorani報導在黎巴嫩報導同性戀的情況,她詢問阿拉伯語民眾如何翻譯「同性戀」一詞最好,而這問題已讓許多人苦惱多時,有人回答:「Luti」,另一人在電子郵件裡回覆:「Shaz」,這些詞語都很常見,但基本上都是「變態」或「不正常者」之意。黎巴嫩報紙《Al-Akhbar》等主要媒體採用較為正面的詞彙,在眾多阿拉伯文報刊中,只有該報支持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人權,並以正面角度報導相關議題,多數情況下,媒體內的同性戀者都充滿負面形象,同樣的詞彙反覆出現。

《伊斯蘭世界同志旅行》的主編Michael Luongo曾要求出版商使用較中性的詞彙,但由於書籍已經出版,要變更也很困難。其中一位作者Richard Ammon則表示:很遺憾,這書原本是穆斯林同志的真實記錄,翻譯書名卻使用貶抑詞彙誤譯,我們在同志權與認同上努力多時,卻公開受一個無知的約旦出版商污蔑。

雖然人們對書名翻譯評價負面,但該書得以翻譯為阿拉伯文出版已是一大成就,由於多數同志相關文學與資訊都未譯為阿拉伯文,阿拉伯語民眾若不懂歐洲語言,便沒有機會從中提高認知、獲得教育與肯定自我。《Queer Muslim》雜誌所屬部落格中一位作者Afdhere Jama強調:我寧可他們使用「مثلي(mithlyy)」一詞,字面翻譯為「相同」之意,但阿拉伯文譯本能夠出版實在太好,讓人甚至能忽略那個殘忍的字,我對於書中內容更有興趣……不過書名就算了。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