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倩玲台北專訪】從今年5月1日開始,社會團體將納入勞基法,強制社會團體提撥勞退基金。全國婦女聯合會秘書長何碧珍指出,未來中小型婦團很可能因為缺乏經費,放棄如外配、原住民婦女、同志等較難募款的服務項目。
規定社團提撥勞退
勞委會指出,從5月開始,強制各社會團體必須依照勞動基準法,為單位員工提撥6%的勞退基金以及投保就業保險。根據勞基法的規定,如果一個婦女團體一年執行5百萬元的計劃,光是勞退基金就得提撥30萬元,加上勞健保,人事支出將多出50萬元。何碧珍指出,政府將婦團納入勞基法雖然有保障勞工的美意,但對於許多經費早已捉襟見肘的中小型婦團,幾乎是無法承受的負擔。
何碧珍表示,政府強制社會團體比照企業提撥勞退基金,卻沒有做出任何相應的配套措施。舉例來說,企業可以申請各種政府的低利貸款或有各種補助,但婦女團體卻沒有任何相關的優惠政策。
何碧珍強調,目前婦女團體的財源僅有兩種,一是募款,二是承接政府的委託案件。就募款而言,較大型的婦女團體由於以家暴等熱門議題為主要服務項目,不但在組織上擁有較佳的募款能力,在議題上也能得到社會的注意,提撥勞退基金對大型婦團根本不是問題;但其他中小型的婦女團體,由於僅在地方服務,或是服務項目較為冷門,難以吸引社會的募款,光是服務費用就已經不足,根本無法再支應員工的勞退基金。
中小型的婦團已經無法吸收大量捐款,而政府的委託案多半只撥放計畫執行經費,其中並不含執行人員的人事成本,導致中小型婦團也難以靠承接政府委託案支應勞退提撥金的龐大開支。何碧珍指出,有的小型地方婦團,服務人員只有兩人,經費已經相當吃緊,如果加上勞退提撥金的支出,不少小型的地方服務婦團很可能就此消失。
冷門服務逐漸消失
長此以往,何碧珍認為將造成婦團界大者恆大的惡性循環,未來只有熱門的議題會被注意,從事較冷門服務的婦團很可能萎縮或就此消失。她指出,社會捐款多半只挹注在「被看見的可憐」。以家暴服務為例,一般性的家暴較能吸引社會注意,但如原住民家暴因為不被社會看見,根本難以募款。外配服務、同志服務也有相同的處境,未來非主流的婦女服務很可能就此消失。另外,婦女服務的城鄉差距也會愈拉愈大,地方型的小型服務也將日漸萎縮。
何碧珍以最近的88水災為例,多數捐款就多集中在兒童就學服務上。她表示,兒童服務當然重要,但婦女就業服務這一塊,卻沒有獲得相對的重視。從社服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照顧好大人,對於兒童的服務也將事倍功半。
資源不足 員工沒保障
何碧珍透露,婦女團體面對新規定,只有「心酸」兩個字來形容。因為社福團體是為了服務他人而存在,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才能真正助人,但目前多數婦團的情況卻是為了支付勞退基金而焦頭爛額,不少婦團因為資源過於缺乏,連理監事都沒人要做。
何碧珍認為,許多婦女團體的管理階層也是勞工,在投手兼捕手的情況下,也希望工作人員能夠享受勞工權益。財源豐沛的大型婦團早在新規定施行前,就給員工足夠的保障,而剩下來沒有提撥勞退基金的團體,都是真正有困難的單位。因此希望政府能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委託案的經費能包含人事成本,讓中小型婦女團體能運作下去。
政府需有全面性配套措施
以往曾有立委提出NGO促進條例,但之後卻不了了之。何碧珍呼籲政府,應該對於社福團體應該拿出一套對策。台灣的政府對企業有許多優惠措施,但社福團體卻沒有相同的待遇。
例如政府部門有專為企業規劃的輔導以及協助措施,但社福團體卻只能自力更生。何碧珍強調,即使目前沒有社福團體的專門法源,政府還是有不少操作空間,可以讓中小型婦女存活下去。她語重心長的指出,社工有熱情可以承擔工作上的辛苦,但卻無法承擔財務的壓力。如果政府沒有適當的規劃,讓中小型婦團消失,將沒有任何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