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生計 賠了生態 現實考驗決策

2009/08/19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台灣國土保育「說一套,做一套」。拿農委會曾向國際宣傳的「農業四大旗艦產業」為例,台灣高山茶與台灣鯛(吳郭魚)都榜上有名,都是開墾山林和抽地下水換來的經濟成果。 農委會表示,為減少抽地下水,正輔導養殖業轉向海水魚種;山地超限利用問題,除加強取締,也考慮以補助方式,鼓勵私有山坡地改為造林。

轉農為林 金額可觀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說,許多私有山坡地屬農牧用地,依法可種蔬菜、茶葉、果樹、檳榔。農委會將鼓勵「私有農牧地轉造林」計畫,推動五萬公頃轉農為林。他坦承,要農民放棄現有經濟作物,光是五萬公頃補貼費用一年就要花六十億元,金額很可觀。

前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陳玉峰廿多年來深入全台山區調查,他說,廿年前政府鼓勵農業上山,濫墾已造成七成的森林遭破壞,全台中低海拔山區變得脆弱且高度不穩定。

在政府縱容下,觀光業也在山上找到春天。莫拉克災區桃源、茂林、那瑪夏等山地鄉及甲仙、六龜等,清一色是觀光重鎮;觀光收益與生態保育常難並存。

超限利用 爭議無解

六龜溫泉鄉常有超限利用爭議,卻是高縣觀光主力。屏科大副教授許中立表示,六龜溫泉業者甚至組自救會要求就地合法,「六龜在卡玫基侵襲時就遭重創,顯然大家未體認到國土安全的重要。」不過寶來村災民張清季說,「我們不靠觀光,靠什麼?」

高雄縣一度考慮將山薑納為特色伴手禮,獲悉山薑是禁止作物急踩煞車;但在山地部落,山薑到處可見。洪姓地政人員感嘆,依他多年勘查經驗,甲仙小林村災損嚴重,與村民租用公有林地種山薑、麻竹筍也有關。

大地技師林四川觀察,九二一震災後,應鼓勵民眾撤出環境敏感的山城,但考量在地民眾生計,振興產業,民宿愈開愈多,人潮不出反進,是國土保育的盲點。 (記者程嘉文、謝恩得、鄭朝陽、王昭月、李恩慈報導)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