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5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集集報導】
2009.09.15 04:37 am
台16線遭88大水溪洪沖毀的300公尺堤路共構路段,將斥資2億在半年內復建完成。 記者紀文禮/攝影
南投縣台16線堤路共構四線車道,遭88大水沖毀300公尺,還造成7車15人罹難,公路總局亡羊補牢,昨提出比原路強固超過10倍的復建工程設計,將斥資2億元在半年內完工,其餘濁水溪旁路段也會加強保護,力求不再成災。
公路總局信義工務段長汪令堯昨天指出,台16線名間到水里之間的濁水溪旁堤路共構路段,原設計是在臨河面設置L型、高8公尺的防洪擋土牆,88大水前,濁水溪床到路面高度為3公尺,亦即擋土牆下緣還有厚5公尺的砂石覆蓋,卻仍擋不住大於200年防洪標準的溪洪,直衝道路的淘刷破壞而成災。
為能一勞永逸讓台16線免除溪洪威脅,汪令堯說,復建工程設計將在道路臨河面,興築上部高10公尺的擋土牆及2公尺的基礎,並在基礎下方加設超強的密集樁,不僅深度達10公尺,而且每支徑長1.5公尺的基樁間隔只有10公分,等於在路基擋土牆下方再做到銅牆鐵壁的保護工,強度比原路設計高出10倍有餘。
汪令堯說,這300公尺台16線復建經費需2億元,工期約5到6個月,而在復建施工同時,公路總局也會在台16線其餘路段,加設至少3到4道的消波塊,堆疊至少3層,讓臨濁水溪台16線防洪強度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