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調查還沒做 政院宣示蓋纜車

2009/09/15

2009/09/15 〔記者曾鴻儒、謝銀仲/綜合報導〕行政院宣示要在阿里山闢建纜車,以替代動輒受損的公路與森林鐵路,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在部務會報中指示,纜車需與公路、林鐵一併評估。學者則提醒政府應先做地質調查,不要貿然釋放蓋纜車訊息。

觀光局長賴瑟珍指出,過去曾評估過阿里山纜車計畫,當時的想法,是從觸口經奮起湖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全長約廿七公里,計畫採BOT模式營運;不過,當地居民對設站方式有很大意見,因此必須重新評估,未來將先由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進行先期規劃,再提出可行性評估。

觀光局:環評、居民意見一起評估

賴瑟珍表示,未來評估重點包括環評、居民意見、效益、業者投資意願等,且纜車也可能衝擊已委外的林鐵營運效益,還必須與林務局分工,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完成。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則認為,阿里山崩塌嚴重,地質情況到底如何,大家都還沒搞清楚,行政院在此時發號施令並不恰當,纜車蓋不蓋,應等地質調查完成再說。

世新大學教授陳墀吉也指出,純粹看產業面,阿里山纜車當然有助於觀光,但台北市貓空纜車的例子,難免會讓人憂心阿里山纜車的前景;他強調,很多事「做了就回不了頭」,現在不能武斷地說阿里山纜車蓋或不蓋,但法令上已經很完整的環評制度,一定要落實。

纜車替代部分森鐵 將衍生合約爭議

森鐵沿線崩坍、路基流失、隧道被沖毀等四百餘處災情,復建費逾十一億元、工期三年以上,惟林務局主辦森鐵三合一BOT案涵蓋森鐵主支線、沿線各場站營運與維護、北門車站開發及營運、阿里山遊樂區沼平車站旁觀光旅館興建及營運等三大主體,並不包括纜車。

法界人士認為,森鐵已民營化,若以纜車替代部分森鐵,涉及契約內容主體性變更,合約沒先解決,將衍生履約爭議。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