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9-22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彭群弼】
全世界最大BOT案:台灣高鐵今天隨殷琪請辭董事長,官方介入後,也將「實質」告一段落。結果證明:BOT構想在「某些地方,某些建設項目」根本行不通。有專家分析,民間承攬BOT的風險承擔能力究竟有多大,恐怕才是BOT成敗的關鍵因素。而高鐵的慘痛經驗,未來恐怕還會在包括高雄捷運等其他BOT計畫上重演,不可不慎。
曾經是傲視全球,最大規模的民間參與興建,營運,移轉的BOT計畫:高鐵系統,如今,卻有機會變成特大號錢坑,甚至是全球BOT計畫最大的失敗案例?雖然交通部長毛治國仍然宣稱:高鐵仍然是BOT計畫,政府與民間繼續「維持伙伴關係」,但攸關高鐵營運的融資協議重組,將由官方出面解決,民間團隊將退居單純「股東」的身份,所謂的BOT計畫,已經名存實亡。
回頭檢視12年前,高鐵辦理招標,在最後決選結果出爐,打著政府零出資的台灣高鐵聯盟,在當時未婚有孕的殷琪帶領下,過關斬將,拿到標案,政府喜孜孜,除了沿線土地,台北車站地下化等政府應辦事項之外,不但不用出錢,還有回饋金可拿,比起老謀深算的劉泰英帶領的中華高鐵團隊,一口氣省下 1495億元!當時劉泰英在「敗戰記者會」上,劉泰英形容由大陸工程,富邦,東元,太電,長榮等,這一群後輩小子組成的團隊是「小孩玩大車」,擔心他們的財務結構有問題,10年之後,劉掌櫃的看法,恐怕多多少少言中了一部份。
平心而論,中華高鐵與台灣高鐵兩大團隊對於BOT的看法最大歧異,恐怕就是「前景」的看法以及「政府」的角色認知,簡單的說,也就是對於風險承擔能力的高低,有極大的落差,因此,一位卸任的交通部官員感嘆的表示:高鐵計畫所遭遇的「風險」,其實遠遠超過高鐵經營團隊以及政府的想像,是從最大的計畫,變成錢坑的關鍵,不過就是如此。換言之,高鐵計畫所繳交的昂貴學費證明的了一件事:在「有些地方」,「有些建設」,根本不適合採用BOT的手段完成。
當初高鐵系統從政府興建走向BOT,財政的困窘固然是主要原因,政府與民間對於BOT有太多「幻想」恐怕更是根本因素。政府如果評估根本無法自給自足,民間無法提出合理的財務規劃,硬幹的結果,就是全民買單。
高鐵如此,正在走向危機邊緣的高雄捷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