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再度討論種姓歧視違反人權 印度難堪

2009/09/29

* 2009-09-29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正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議,再度討論將印度教社會盛行的種姓歧視列為違反人權議案,令印度頗為難堪,因為印度曾在2001年聯合國種族大會上成功封殺了這項議案。

 種姓制度源自印度教的吠陀經,至今在印度社會仍普遍存在,依血統和部落將人分為各等級,地位最高的是婆羅門(Brahman),為統治階級;其次是剎帝利(Chhetri),屬於軍人或貴族階級;吠舍(Vaisya),從事商業和農牧;首陀羅(Sudra),則從事低下的工作。

 地位最低賤者,稱「賤民」(Dalit),或稱「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僅能從事沒人願意做的工作,如下水道清道夫、公共廁所扒糞者和拾荒者。

 為求血統純淨,種姓制度嚴禁不同種姓通婚,違反者被打入「賤民」,也嚴禁低種姓進入高種姓活動領域(包括寺廟和水井)、高種姓拒吃低種姓廚師做的食物、高種姓學童在學校有桌椅可用,低種姓學童僅能坐地上,都是在印度常見的現象。

 儘管政府聲稱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八月間,印度非政府組織Jan Sahas反種姓歧視協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在鄉村地區,政府醫療人員不願為女性「賤民」看病,即使勉強看病,也不願碰觸病人,甚至打針也不碰觸,造成針頭折斷,引發病人其他問題。

 報告同時羅列其他種姓歧視案例說,醫療人員僅在高種姓地區的衛生所工作,不願進到貧困的賤民區,以致不得進入高種姓地區的賤民喪失政府賦予的醫療照顧權利,或是必須以政府發給的救濟金賄賂醫療人員才有機會看診,但也是在最後一名高種姓病人離開之後。

 正在日內瓦舉行的第12屆人權理事會議,討論議案內容,包括人權理事會四個月前提出的「有效廢除工作和血統引發的歧視」等有關草案大綱與指導原則,中國和印度等47個本屆理事會成員,都出席了這項自9月14日至10月2日進行的會議。

 據人權理事會議提出「有效廢除工作和血統引發的歧視」草案大綱內容表示,種姓制度是造成全球兩億多人口至今仍蒙受歧視痛苦的根本之一。大綱內容說,這種歧視與維持血統純淨和不可接觸污穢者的傳統思維有關,並且在若干地區的社會和文化中已經根深蒂固。

 據報導,9月16日,在一項會外會中,尼泊爾代表高塔姆(Jeet Bahadur Darjee Gautam)宣稱,尼泊爾支持廢除種姓制度。這使得不願見到種姓問題國際化的印度頗感難堪。

 對85%人口為印度教徒的印度而言,已有2000 多年傳統的種姓習俗,是敏感的文化問題,早已深植民間社會,廢除不易。

 在南亞印度教國家中,只有尼泊爾多年前就表明支持聯合國廢除種姓不平等制度,並且贊同聯合國提出「結合地區與國際機制,共同終結種姓歧視文化存在」的主張。尼泊爾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90%以上人口信仰印度教。

 報導說,尼泊爾的響應,立即獲得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皮勒(Navanethem Pillay)的肯定。祖父是來自印度南部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勞工移民的皮勒表示,本身也受種姓困擾牽絆的尼泊爾,能夠率先響應,將可鼓勵並作為其他國家效法的楷模。

 皮勒雖然沒有表明其他國家指的就是印度,但今年三月間,皮勒訪問新德里時,已要求印度政府應該「以國家立場處理這項(種姓歧視)挑戰,以全球立場,展現打擊種姓歧視的領導能力」。皮勒同時指出,印度總理曼莫漢在2006年時已承認種姓制度形同種族歧視。

 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瑞典據說也已在理事會議承諾,根除種姓為由的各種歧視,將是歐盟的首要之務。假以時日,一旦國際社會達成共識,廢除種姓的條款將可能送交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屆時,印度雖然在2001年聯合國南非德班(Durban)種族大會上,成功的說服大會未將種姓兩字納入決議文中,但恐難再如願。980929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