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2009.10.03 02:58 am
氣候變遷、天災頻傳,前德意志銀行顧問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商學院教授赫德勒(Wolfgang Hardle)昨(2)日指出,極端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經濟行為甚大,了解溫度變化,且預先避險,將成為新興的金融商品市場。
他同時認為,台灣有機會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環境期貨交易所,吸引全球環球避險資金進入。雙颱即將來襲,加上先前的八八水災、921地震造成龐大損失,讓台灣不敢掉以輕心。近日來,印尼、菲律賓也因颱風而遭受重創,赫德勒昨天出席「衍生性金融商品創新與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時,特就亞洲國家應如何開發環境衍生性金融商品,解說此一環境保險及環境避險發展趨勢。
他指出,極端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經濟行為甚大,英國氣象公司(British Met Office)發現,氣溫每上升攝氏3度,啤酒的銷售即提高一成。另外,以美國芝加哥為例,當該城市的氣溫低於攝氏零度時,柳橙汁的銷售即減少一成。
從英國零售業龍頭特易購公司(Tesco)的經營實例也可看出,氣溫每升高攝氏10度,平均能帶動烤肉肉片的銷售增加兩倍,並使萵苣的需求提高五成。
了解溫度變化,且預先避險,將成為新興的金融商品市場。赫德勒也是中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廈門等大學的國際顧問,他為中國進行的消費品氣候預測、農產品氣候預測、雨量預測及能源價格氣候預測等,根據一段時間的平均溫度,推測氣候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並計算出須預先避險或投保的金額。
台灣位處於東南亞及東北亞交界,幾乎每年都發生地震、颱風等天災,赫德勒認為,台灣的數理人才多,具有研發「環境衍生性金融商品」所需的數理思考建構能力,加上地理環境特殊,有機會從此切入,發展環境期貨市場,成亞洲環境期貨避險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