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側寫-生醫所突轉向 團隊人才恐流失

2009/10/02

【張令慧】

 「台灣的資源有限,必須要集中資源與分工」,是許多學者專家看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所共同具有的心聲。但問題在於,要集中資源與進行分工,必須在原有基礎架構上,而不是單憑一句話就進行研發資源的切分。

 就資源分配來說,生技顧問們會做出將工研院定位在發展醫療器材的開發,而生技中心投入新藥研發的相關發展工作,應當是相當理想的作法。

 但問題在於,工研院及生技中心投入生技產業的研發都不是一朝一夕,尤其工研院生醫中心是將自己的目標,設定在藥物的量產工程與小分子藥物的開發,不但不介入生技中心所投入的蛋白質藥物的研發,更未進入新藥的毒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等,顯然已經與生技中心進行專業上的分工,工研院生醫中心與生技中心在功能上自有其不同的定位。

 更何況,新藥研發的價值鏈相當的長,工研院生醫中心與生技中心本就可以就價值鏈不同的階段,分別取其所長來發展,並無需要兩者間必須斷然切分,讓生技中心專司新藥研發,工研院則只能投入醫療器材。

 尤其兩個研發機構成立都已有好幾年的時光,人才養成也各有其長,如果依據生技顧問的建議,讓生醫所完全轉向,那麼就生醫所現有聘用的人員的安置,以及避免因為對已聘用的人力進行規畫,就逕自進行政策轉向,以致於造成人才的流失,甚至產生「台才港用或陸用」的情況,生技顧問會議似有就工研院及生技中心的定位,予以重新考量的必要。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