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動畫靠本土神話擺脫代工

2009/10/01

記者∕作者:謝雯伃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5千多年來,印度神祇的故事靠著口述一代傳過一代;現在這些神話英雄成為印度動畫產業擺脫代工命運的希望。

根據《路透社》報導,由於看好印度成熟的電影工業,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去年Cartoon Network母公司美商端拿國際實業有限公司(Turner International)投下數百萬美元在印度發展印度主題的動畫電影以及原創的直播動作影集。

當Cartoon Network多年前開始進軍印度市場時,原本只是將美國製的卡通影片配上地區性的語言。然而,該頻道很快就了解到,印度是一個本土內容至上的市場,於是與印度本土動畫公司開發了像是關於印度教神祇聖主巴拉讓(Krishna Balarama)和16世紀時印度宮廷弄臣拉瑪(Tenali Raman)等民間英雄的節目。

「發展本地動畫內容的機會相當有意義。」ACK Media的首席執行長薩米爾.帕地爾(Samir Patil)表示。該公司最近獲端拿國際委任,生產2部動畫電影以及據連環漫畫《亞瑪‧齊塔拉‧卡撒》(Amar Chitra Katha)改編的一部影集,這部漫畫亦是印度盛行的民間神話傳說。

資金不足求助好萊塢

根據安永財務顧問公司的資料,印度的整體動畫產業,包括娛樂、視覺效果和遊戲,預估有5億美元(約新台幣161億元)的市場,在2012年前會達雙倍數字。

由於印度代工的低廉價格以及軟體業的專門知識,印度的動畫產業絕大部分被局限在低階工作,像是上字幕、特效或是為在好萊塢片場中完成的毛片作後製。原創作品已經很少了,品質也不佳。

「印度沒有一間片場有足夠的創新能力能生產印度原創的內容。電影的中心思想都是以好萊塢為中心的,因為那是資金和利潤所在的地方。」虛擬王國製作公司(Virtual Realms Productions)的合作夥伴阿維.辛德赫說。虛擬王國正在製作一部關於拉其普特族(Rajput)國王蘭吉特.辛赫(Ranjit Singh)的電影。

不過,由於印度電視節目和大銀幕都是本土內容的天下,動畫業者很快也開始尋求可供改變動畫的本地題材。

同時,許多好萊塢合作計畫因為經濟衰退而紛紛喊停,讓印度公司了解到分散風險的必要。

帕地爾表示,他們也越來越了解創造印度本身智慧財產的重要性。「我們有淵遠流長的藝術傳統,和代代相承的講故事技巧。」帕地爾說。他所屬的ACK公司出品的彩色漫畫在印度兒童間相當受歡迎,讓印度兒童對印度神話以及印度教中的眾神有所了解。

製作貼近觀眾的題材

近來,印度片場也轉向製作較為當代的題材,以吸引年齡較長的觀眾群。去年,華德迪士尼與印度Yashraj電影公司共同製作了一部《流浪狗羅密歐》(Roadside Romeo),是有關一頭流浪狗如何找到真愛的動畫電影。

「我們特別迷戀神話故事,因為如此,我們了解到了本土角色和故事情節應該如何安排。」安永娛樂事業部首腦法洛克.巴薩拉(Farrokh Balsara)表示,他並補充說,在印度,有超過20間以本土題材為發想的動畫公司正在進行各階段的發展。不過,由於印度傳統中認為動畫是給兒童看的,同時也缺乏投入大製作成本的概念,印度動畫產業的發展窒礙難行。平均來說,在美國,一集片長30分鐘的電視動畫,製作預算大約是25萬美元(約新台幣 803萬元);然而,在印度製作成本只有1/8。

「沒有一間印度片場能百分百以國內市場為考量,因為資金並不在那,而是來自好萊塢。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只能算是低階工作。」虛擬王國的合作夥伴阿維.辛德赫說,他決定不追求片場資助,獨立製作動畫短片《寂靜之眼》(Eyes of Silence)。

這一切都值回票價。《寂靜之眼》一片贏得了5項國際獎項,包括了石港影展(Rockport Film Festival)的最佳動畫。辛德赫現在正與馬來西亞和加拿大的公司簽署合約。

「許多印度動畫公司犯了一個大錯,他們太渴望和好萊塢大公司合作了。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創造你所特有的內容,以此在其它地方找尋工作的可能性。」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