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那瑪夏–大愛電視台採訪楠梓仙溪災後狀況】98/11/11 圖文/林筱梅

台南社區大學 自然與環境學程助理

【前進那瑪夏–大愛電視台採訪楠梓仙溪災後狀況】98/11/11 圖文/林筱梅

「那瑪夏」,一個離我遙遠又陌生的名詞。 只印象這個地名是在八八風災後才開始出現在新聞上的。 這天來到那瑪夏,我感受自己宛如是置身現場看了一部災難片,這種衝擊是如此真實。 在置高點我們鳥瞰那瑪夏幾個村子,到處驚見土石崩落的痕跡,而尚未崩壞潛藏危機的土層處處皆是。 clip_image002

這村子是僥倖的,因為上方那片樹林似乎庇祐了它們, 而土石選擇性從旁崩落,看似驚險又讓人捏把冷汗。 我想這個村落除了面臨環境衝擊外,也面臨該不該遷移的問題。 clip_image004

這面崩落的土牆,上方種植很多淺根性抓地力弱的高經濟作物「檳榔」。 在我來看,人類為謀利益似乎一直在背離大自然的法則, 或許到頭來人類還得付出更多代價,然而這也換不回固有的天然水土保持。 clip_image006

路旁的電線杆它可以佇立多久不滑掉?路旁的土牆它可以維持多久不崩落? 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因子,就隱藏在這週遭環境, 如同我們也料想不到堰塞湖一潰堤淹埋了多少家園。 人類在與大自然抗衡的過程中,還會帶來多少環境衝擊?未知數。 clip_image008

對照災難之前,我所站的位置大概是一層樓高的地方,這裡的狀態讓一切產生很多想像。 不管如何,災難後的今天,荒涼與哀戚是我對這裡的感觸。 clip_image010

清楚看見民權國小在這場災難中嚴重受創,它成為一個不能到達一樓的小學, 如今一樓變成了地下室也成了土石掩埋場,司令台只剩上方平台,藍球架也只剩籃框。 土石倾刷而下就像那一瞬間的事,這一瞬間未來像是全洗了牌一樣。 clip_image012

她是我在這裡遇見的一位部落住民,依舊記得她拿著一盒名片對我們說, 這是她在這場災難中唯一留下來的東西。 她幾乎沒有談她失去了多少,只談起她唯一存留的幸運物。 與她對話中,沒有悲觀情緒,而是看見樂觀與對生命的知足。 clip_image014

老人溪到處是碩大又比人高的岩石,這裡嚴然是巨石區。 而地貌全變的老人溪要找一條魚都很困難, 雖然如此,溪裡還是有一些令人在意的生物, 像是許多的蝌蚪,牠們有讓我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在驅動, 映襯這裡的環境似乎又有一種浩劫重生的感覺。 clip_image016

這面壁是土石崩落的痕跡,而它似乎明顯呈現出一個手掌的符號, 這不經讓我聯想起人類就像是被大自然狠狠的呼了一巴掌, 而這一擊到現在還讓人類錯愕不已。 clip_image018

土石覆蓋來往的道路,水泥電線桿180度的往下倾倒, 這畫面宛如世界瞬間上下顛倒了一般。 clip_image020

這是越域引水動工的區域,遠處的左右兩側是東、西引水洞口, 我們所及之處都遍佈土石流傾洩而過的痕跡。 clip_image022

越是與人緊緊相繫的環境,越是特別讓人感到怵目驚心。 土石崩落讓這台遊覽車到底承受了多少重力加速度呢? 車頭全毀及車身傾斜受損的狀況真讓人無法想像。 clip_image024

誰又能想像有一天自己的家園是如此這般呢? 這裡滿街的荒涼與死寂,有多少人花了大半輩子在這裡種下心血和結晶, 卻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一夕之間被迫遠離家園… clip_image026

大自然似乎只花幾秒的時間就輕易損毀人類半生的努力, 而後人類又得花幾倍的時間來復原呢? clip_image028

人類與大自然相抗衡之下,結果告訴我們似乎誰都不是贏家。 要如何與自然環境永續性的共存共榮才是我們該正視的課題。 clip_image030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