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衍生綠能產業 我可借鏡中韓

2009/12/05

# 2009-12-05 # 中國時報 # 【朱立群/台北報導】

 哥本哈根會議七日登場,二氧化碳減排議題確定成為議事桌上激辯的主題;但在會議桌下,各國官員恐怕必須另外思考:如何將減碳衍生的成本,轉化為經濟產值?尤其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希望把綠能打造成兆元產業,學者認為韓國與中國作法值得借鏡。

 國內官員將於十二月十二日啟程前往哥本哈根,環保署昨日邀集專家學者就會議可能的發展趨勢與展望進行圓桌論壇。財團法人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呼籲政府應有破釜沈舟的決心,不要怕花錢,因為花多大的減碳成本,相對就有多大的綠能科技市場產值與商機。

 美、中、印度等國近日相繼做出減碳承諾,楊日昌呼籲政府也應設定「嚴苛」的減碳目標,才能刺激綠能產業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並成為減碳政策下的贏家。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表示,我方官員這次是去哥本哈根學習,會議結束後,希望馬總統能向國際宣示我國政府減碳的決心。

 相較於我國以「兆元產業」一語將綠能產業模糊帶過,楊日昌表示,韓國政府投入的預算高達抒困額度的八成,比例高居全球第一;未來五年不惜付出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減少約○.五%的代價,也要每年提撥二%GDP投入綠能,預計十年後成為全球第七大綠能產業強國。

 大陸發展綠能產業的規模更可觀,大陸預計今年超歐趕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風力能源市場;原先設定二○二○年完成三萬兆瓦的目標,明年底就能提前達成。

 國際能源總署估計,未來廿年全球綠能市場產值高達十.五兆美元,再廿年後加倍彈跳至四十五兆。昨天與會的學者都在問,我國政府準備分食多少?有何具體方案?

 楊日昌說,韓國綠色成長委員會是由總統與總理指揮,積極議定各項推展綠能產業的策略和方向,相較於我國以經濟部主導,政策企圖心與格局高低立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