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12.19 03:05 pm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最後兩天是高峰會,許多國家元首上台發言。 路透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經過近兩周的討論落幕,但未能達成任何具體減排目標。美、中、印、巴西、南非五國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獲得歐盟國家同意,但數個開發中國家群起反對,使得這項協議無法成為聯合國對抗全球暖化問題的藍圖。
美、中等主要國家承諾,試圖把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不高於工業革命前攝氏2度的範圍。這項承諾遠低於島嶼國家的要求,協議也沒有具體闡述各國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立刻表示無法接受,因為這樣的標準下,吐瓦魯恐怕將從地圖上消失無蹤。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古巴和尼加拉瓜等國則抨擊上述協議是在關門會議中討論的不公平結果,根本無法解決暖化問題。
由於任何協議必須獲得193國全票通過,才能成為聯合國條約,如果有國家反對,只有接受協議的國家才會採行。
對開發中國家來說,比較正面的一項成果是富國承諾,未來三年提供300億美元的氣候援助、2020年起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美國承諾的金額最低,2010至12年將提供36億美元;相對之下,日本將提供110億美元、歐盟106億美元。
協議包括工業國家應列出減排目標,但有關2020年的減排目標將延至明年再討論,協議中將規定明年2月1日為各國公布減排目標的期限,但似乎沒有國家願意超越目前的承諾。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需要進一步的磋商,才能產生取代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正式條約。他表示:「我們在哥本哈根所達到的,只是一個國際行動新時代的起點,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強調,如果各國要求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恐怕根本無法達成任何進展,甚至不進反退。
許多期待「哥本哈根協議」成為條約的國家大失所望,而且許多細節均無定論。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只能勉強接受,歐盟主席巴洛索則表示,協議「明顯低於」歐盟的目標。
白宮稍後表示:「雖然沒有國家對協議的各項內容完全滿意,但這是一份意義重大的協議,是未來取得進展的基礎。」
中、美等國領袖隨即離開哥本哈根,其他國家代表繼續挑燈夜戰討論,每隔數小時就傳出不同版本的「哥本哈根協議」草案,儘管之前已經過兩年的討論,有關減排、排放監測和協議的法律地位在峰會的最後一刻仍然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