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未來:全民以「生活環境主義」立即行動 面對無可迴避的氣候挑戰
l 全民票選環境新聞 台灣國土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及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10日上午召開「海陸空三面包夾 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公佈2009年票選結果。近4000人票選結果顯示,八八水災伴隨的人禍、戴奧辛等毒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衰竭、動保法未落實、中科四期審議爭議、能源稅踩煞車等,為民眾最關切之議題。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l 環保行動從個人出發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環境破壞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名列前矛的新聞都與民生相關。林三元指出,環保應由政府與企業團體帶動個人由身邊做起,不能分彼此,透過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凝聚共識。他強調,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小小的「你」也可以做環保!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道。而長期推動廢手機回收的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也指出,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與回顧,可讓民眾再次檢視這一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事件,並從中記取教訓,未來愛護環境將是全民運動。
l 國內外海陸空警訊不斷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關注不足
記者會中,與會者以海陸空作為議題主分類,整理出三方面環境警訊,顯示台灣環境在海洋與海岸、陸地山林河川,以及空氣品質、氣候變遷下都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考驗,許多環境面向已經拉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正視這些環境問題。
海域部份,有中華白海豚逐年減少、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及污染造成的海洋酸化而面臨面絕;此外,還有漁業政策失靈以及過漁導致生態資源衰竭,以及多起船難意外的油污造成海洋及海岸潮間帶生態浩劫,每每突顯出海洋救災能力的不足。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海洋環境危機已從專家預測變成發出嚴重警訊,急需各界關切及採取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認為,海洋問題往往是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更形慘烈。以珊瑚為例,發出的警訊多年,八八水災之後墾丁更遭到50%破壞。又如黑鮪魚,2005年鮪魚台灣配額被砍了一半,台灣不但沒有反映在政策上,解決問題,在2009年底台灣漁船甚至以「洗漁」非法捕捉。另外,中華白海豚也已倒數滅絕了。開發和保育之間態度是什麼,政府需拿定主意,甚至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必須拿出對策。
陸域方面為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威力加劇重創台灣,如桃芝、敏督利、海棠、莫拉克等颱風侵台,造成每逢颱風必淹水,水患過後則缺水的窘境,凸顯出國土保育以及水資源政策出問題嚴重影響百姓生活與生計;國土法遲遲未立法通過、能源政策無方、溫減法持續躺在立法院。此外,重金屬與戴奧辛污染一再出現,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及威脅全民健康,突顯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不足。動植物保育遠不及物種數量減少的速度,外來入侵種防堵無門,對環境的破壞沒有完善的策略,未顧及後果危及人類自身;政府左手談保育,右手又極力開發,政策不一使得環保與經濟部門出現嚴重衝突,尤以蘇花高、各種BOT、水庫以及工業園區爭議最大。
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親身參加哥本哈根COP15會議的經驗,看到台灣的困境與機會,他說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對於台灣政府「右手開發、左手保育」的作為,他診斷為「政府得了精神分裂症」,遲早會被他寵壞的人民推翻,政府在環境議題上的作為採取「鎖國」政策,台灣政府無法走進國際舞台。他說,台灣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被視為國家,但馬英九總統仍然可以出席會議,或許能成為媒體的焦點,但總統並未這麼做。而台灣光是不做好環境保護就可能主權淪陷。他建議要有環境典範轉移,像島、海、山一樣思考。台灣沒有海洋思考、只有海鮮思考,也不能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空域方面,空氣污染已成常態,整體環境品質有待加強。且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開發案持續推出,對全球人均碳排放名列前矛的台灣而言,國際環境處境是雪上加霜!影響所及包括極端氣候成常態,強颱暴雨等天災一來,全民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均會大受影響,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安全存亡問題;相較於國際暖化相關新聞躍上主流版面已久,台灣在能源與氣候政策相關資訊則未跟上國際腳步,明顯自外於地球村國際社會。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提到年底空氣污染潮寮毒氣、中國沙塵暴境外移入等問題不容忽視,而八八水災首開全世界因天災不受人民信任的內閣總辭之例。他認為台灣比吐瓦魯處境更糟,因為台灣有颱風,有週期性災難的考驗。政治人物應該要多讓人民了解「節能減碳」的內涵,而不是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節能減碳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
對照國際現況,近十年海陸域生態也是警訊頻傳,如獨立研究顯示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珊瑚白化、黑鮪魚減少、森林消退、蜜蜂消失、淡水生物瀕臨滅絕等,均榜上有名,顯示生態資源保育壓力是全球性課題,台灣更不應輕忽。但相對全球暖化現實與應對的關注,如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冰川融化、高爾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獲諾貝爾獎等消息,國外暖化相關消息約佔1/10,但台灣對相關趨勢的關注度遠遠不如。
歸納以上台灣十年來所面臨的海陸空三面環境危機,總結為海洋生態亮紅燈、陸地幾無安全立足之地、空中危機全民受害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新細明體;">!對此陳瑞賓表示,台灣的環境議題已不是個別的事件,而需檢視與反省整體政策,台灣國土的規畫除了國土計劃法遲遲未能過關之外,重大工程包括重大開發案、BOT計畫的環評都普遍不被民眾信任,也是造成重大開發案年年入榜的主因。
l 保護國土 才是愛台灣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整體規劃考量。
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全球暖化、金融海嘯非偶然,而是人類不尊重自然、視自然為取之不盡的免費財之結果,吐瓦魯和馬爾地夫是台灣的借鏡,預告台灣未來的命運。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立即便衝擊了沿海工業區,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蓋在地層下陷的中心點感到不可思議。此外,台北盆地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第一個消失的城市。她說政府應公告海水上升幾公分之淹水線,再來思考房價是否合理。
她在行政院組織法不斷透過論述成立「能源部」。她提到政府不課能源稅、碳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將只是一場空。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打算向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進行境外碳權交易,她懷疑台灣的碳主權在哪裡?碳抵換的額度可以算在台灣身上嗎?國際會如沈世宏所願這麼看待台灣的碳抵換嗎?她提醒在沒有作為的碳政策下,未來出口貿易被課「碳關稅」,全民負擔更重。而台灣99.7%能源靠進口,如果再不發展自主能源,20年後有錢也買不到石油,因石油將被視為戰略物資。台灣政府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在環保議題上以「綠色價值」成為國際的先行者,這樣世界各國都會支持台灣。
l 展望未來:環境挑戰無可迴避 「生活環境主義」要抬頭
若以綠代表樂觀、黃代表不好不壞、紅代表危險,為台灣環境的未來打分數,與會專家全數以「紅燈」發出警訊。對此嚴峻考驗,未來該怎麼做?
陳麗淑建議要加快海洋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國際趨勢是成立海洋保護區,讓海洋生物得以休息孕育豐富的資源,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此外,2006年營建署提出的「天然海岸零損失」政策,要積極落實。
王俊秀說,現在就是未來,呼籲全民立即行動;總統身為國家代表,應參加國際性的會議,他幽默的說即使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也沒關係,就讓台灣成為最大的NGO,讓聯合國來加入台灣。他再度強調生活環境主義,人人守望環境,並且以快樂指數GD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GDP。
彭啟明表示,氣象局越來越被重視,建議媒體多報導節能減碳的好例子,政府要向人民學習。田秋堇則建議全民都該關心環境議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環保人士進立法院。最好人人都能從自身檢視,從手上的垃圾聯想到和垃圾山的關係;人民的力量將如蘇格拉底所言「牛芒雖小,聲音卻不容忽視」。
***************************************************************************
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
協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聯絡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夏道緣 sharlin@e-info.org.tw 0987-012132
/主編 彭瑞祥 pon@e-info.org.tw 0919-915921
<附件一>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
2009台灣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排行榜
排名 |
類別 |
新聞 |
天然災害 |
||
2 |
環境毒物污染 |
|
3 |
食品安全 |
|
4 |
海洋生態保育 |
|
5 |
環境開發 |
|
6 |
動物保育 |
|
7 |
海洋生態保育 |
|
8 |
環境開發 |
|
9 |
能源議題 |
|
10 |
保育正面趨勢 |
2009國際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排行榜
排名 |
類別 |
新聞 |
1 |
暖化議題 |
|
2 |
暖化議題 |
|
3 |
生活面 |
|
4 |
動物生態 |
|
5 |
海洋生態保育 |
|
6 |
海洋生態保育 |
|
7 |
暖化議題 |
|
8 |
保育正面趨勢 |
|
9 |
氣候變遷 |
|
10 |
核能議題 |
<附件二>海陸空域環境警訊──歷年十大環境新聞
資料整理自2000-2009十大環境新聞回顧專題
陸域警訊:
天災伴隨之人禍:
開發:
BOT爭議:
|
污染持續發生;
開路爭議年年有:
動植物保護不力:
|
海域警訊:
年代 |
新聞事件 |
2009 |
台灣白海豚進入滅絕倒數 |
2008 |
|
2008 |
|
2008 |
|
2007 |
|
2006 |
|
2006 |
|
2005 |
|
2005 |
桃園外海Samho Brother船難/蘭嶼油污 |
2003 |
空域警訊:
議題 |
年代 |
新聞事件 |
天災頻傳 |
2009 |
八八水災沖出環境大「災」問 |
2006 |
||
2005 |
||
2005 |
||
2004 |
||
2004 |
||
2003 |
||
2001 |
||
能源政策 |
2009 |
能源稅徵不徵?不徵! |
2006 |
||
2005 |
||
能源政策/核能 |
2003 |
蘭嶼核廢 非核家園難解的痛 |
2003 |
<附件三>與會者簡歷
l 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於2000年創辦環境資訊電子報,架設一個自然與生態保育的資訊平台,也致力於推廣土地信託與生態假期的觀念,所帶領之環境資訊協會,已邁入第九年。曾榮獲2007年教育部社教公益個人獎〈網站規劃與建置〉與2008年十大傑出青年<環保類>,現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l 陳曼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美國聖地牙哥國家大學環境管理碩士及公共行政管理碩士。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21世紀憲改聯盟教育傳播組召集人、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常務理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看守台灣協會理事、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理事,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參與社運20幾年。現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與環保委員會主任委員。
l 王俊秀/清華大學教授/環保聯盟會長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環境科學碩士,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土地利用、管理及設計博士。曾任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1988)、「新環境基金會」董事(1991年-1997年)、「地球高峰會議」台灣代表(1992年)、DIVERSITAS (國際多樣性科學計畫) 台灣委員會委員 (1999)、國際環境科學計畫台灣委員會委員 (1999)。現為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學研究所教授、清華大學環境暨資源管理研究室召集人。
l 田秋堇/立委
曾任「反六輕組織」總幹事、1993年擔任台灣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創會會長、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火力發電專案小組召集人、1998年任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聯盟理事長 ,第6、7屆立法委員,長期在衛環委員會關心環保與保育政策及立法。 1999年推動「保護台灣千禧聖誕樹」遊行及「森林祭」活動,2000年為台灣原始森林赴琉球參加八國高峰會議前之NGO大會,投身民主、環保運動迄今30餘年。
l 陳麗淑/國立海洋科學博物管助理研究員
1985學士,文化大學海洋系海生組;1987碩士,文化大學海洋所海洋生物組;1997博士,澳洲James Cook大學海洋生物系。現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人員,專長海洋生物,並著有「魚類入門」、「台灣海龍宮」等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