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的獨立媒體運動,依照台大新研所林麗雲老師在《獨立媒體,分進合擊:南韓的經驗》(連結如附)一文當中的說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人民媒體運動。但到了1990年代初期,政治與經濟自由化的潮流同時席捲世界各地,因此南韓的社會運動弱化,人民媒體運動一度沉潛。
但是,部份運動者仍懷抱著由人民發聲的理念,也維持了運動的網絡。1990年代末期,由於亞洲金融危機、主流媒體表現及數位科技興起等三個因素,南韓獨立媒體行動者再度展開行動,從不同面向尋找資源,進行「分進合擊」。
2000年2月時,「媒體行動中心」(MediACT)構想被提出,2001年11月各方始達成共識,後正式於2002年5月成立,作為公民的媒體教育和製作中心。主事者為「韓國獨立電影及影像協會」(Association of Korean Independent Film & Video),經費來源為韓國電影委員會(Korean Film Commission),以非營利的的方式成立,提供影像訓練課程與器材,鼓勵公民製作節目。
該中心位於首爾市,鄰近首爾市政府,佔地660平方公尺(約200坪),有各種影像教學設施和教室,同時用低廉的價格,提供各種編採拍錄的設備給公民或獨立製作者。
至於「媒體文化行動網」(Media Culture Action,簡稱MCA),則比較偏向社會運動團體。該網成員之一的曹銅元,也曾擔任「媒體行動中心」政策研究員(former director of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in MediACT),2007年4月曾親自來台參加本地破報舉行的工作坊。
根據曹銅元在前述場合的報告,「媒體文化行動網」開宗明義即標舉反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依尋此一主軸,近年的大型工作包括了2005年韓國釜山反亞太經合會(APEC)以及年底香港反世貿(WTO)行動,還有2006到2006年持續進行的反對美韓自由貿易協定(anti-FTA)簽訂的工作。
簡單來說,MCA的成員會到前述大型國際活動的現場,拿起攝影機,與抗議和遊行的韓國民眾站在一起,同時在大型活動舉行的場地附近,架設簡易攝影棚,利用網路進行即時報導,形式則包括了聲音以及影像,同時也會穿插主播報導相關訊息。
例如2005年在香港,二位MCA的主播,即在簡易棚內手持香港蘋果日報,說明香港警方在WTO會議舉行前的各式保安措施,同時分析港警藉各種手法,將即將來港的韓國農民及工人團體,塑造成「暴民」形象。
同時,筆者也曾在香港反WTO行動的現場,遇見好幾位MCA的成員,他們通常分成小組,跟著不同的韓國社工運團體,隨時錄下現場狀況,再彙集回臨時中心,進行後製放上網路。
整體而言,不論是「媒體行動中心」或者是「媒體文化行動網」,都可以被視為韓國獨立媒體運動的一部分,在對既有主流媒體(包括公共媒體)的表現失望後,期待從下而上開創發聲管道,但在規模、性質、經費、策略等不同面向,仍有著不同脈絡以及差異。
延伸閱讀:
獨立媒體,分進合擊:南韓的經驗 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40 What is MediACT http://www.mediact.org/web/eng/eng02.php Media Culture Action http://gomediaction.net/
回應
Re: 簡介南韓「媒體行動中心」和「媒體文化行動網」
<獨立媒體,分進合擊:南韓的經驗>該文連結已移除,有無其他網址可閱讀?
Re: 簡介南韓「媒體行動中心」和「媒體文化行動網」
謝謝提醒,可參考http://sites.google.com/site/course98ms/themes/week2 附件二。
Re: 簡介南韓「媒體行動中心」和「媒體文化行動網」
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40
媒體改造學社的網站上還有這篇的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