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殖民中解放

2007/07/16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台灣的政治處處都是戲,現在適逢解嚴二十年,各種政治戲碼也紛紛出現。例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就上演「重返龍山寺」,高唱絕不能讓國民黨大搖大擺的回來統治。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則來一場「魅力梨山,微笑水蜜桃」活動,並表示他所提出的「第二波民主改革」就是「向前看」。但對陷入自我殖民困境的台灣而言,這種戲碼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台灣陷於自我殖民的困境?是的,試看以下經濟、教育與政治的分析:

在經濟上,九○年代國民黨執政的政策從發展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到「亞太高科技中心」,之後又變成為「科技島」,這樣的政策使得台灣在一九九七年的國家競爭力排名為全球第十八。二○○○年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以「二兆雙星」及「挑戰二○○八」中的e台灣、m台灣為其經濟政策,可是台灣在二○○六年時的國家競爭力仍然是全球第十八名。所以這兩個政黨執政時都意圖藉著世界最先進的科技來提昇競爭力,但卻不見實質的進步。為什麼?一九五二年,法農(F.Fanon)發表「黑皮膚白面具」,指出黑人錯亂的心理狀態,總是認為白人優於黑人,並不惜代價模仿白人以證明自己的高尚。後續的後殖民研究也指出知識程度越高者,「黑皮膚白面具」情節也可能越嚴重。這是否意味著今天的台灣菁英,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也都犯了「黃皮膚白面具」情節?

在教育上,台灣的大學面臨一個基本的困境是:在戒嚴時期,大學是獨裁者的「御用工具」,孕育了不少「學術生命共同體」。這些共同體可以分享學校資源,也是選舉校長或院長的主力。而就在這個背景下,教育部要推動「世界一流」大學計劃,使得教授們為了能快速的在「SCI」、「SSCI」期刊上發表文章,就以模仿、拼湊西方的學術為主要的謀生之道。從此,台灣的學術主流,一方面成為外國學術強權的附庸,另一方面仍臣服於既存的利益團體,結果是大學不但未從戒嚴的枷鎖中解放,反而加深了其束縛,形成了一個極度諷刺的「所有的指標都超越,但所有的目標都沒有達成」的現象。

在政治上,今天的國民黨權力基礎是眷村鐵票、媒體、財團及黨產,現在民進黨則有人頭黨員、媒體及財團。從這個權力結構上,民進黨的「國民黨化」已達四分之三。更進一步看媒體操作,不管是支持泛藍的TVBS「2100全民開講」,或是支持民進黨的三立「大話新聞」,皆以煽惑群眾及公開凌辱為手段來提昇其收視率。更妙的是此次的民進黨總統提名過程中,三立更炮口對內,以公開凌辱黨內同志為手段來肅殺異己。這種公眾酷刑正是傅柯(M. Foucault)所謂的規訓與懲罰,是封建或殖民社會的典型統冶手段。

人生如戲,但對國民黨、民進黨而言,演員雖然不同,但劇本及舞台的基本結構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即使政黨歷經輪替,但新的執政只是過去執政的翻版,結果是使台灣從一種僵硬的制度改變成另一種僵硬的制度。廿一世紀的全球化、科技化潮流中,資本主義帝國可以透過其政治、經濟及傳播力量的絕對優勢,享有比殖民更大的力量來操控弱勢國家。這關鍵在於在地挾洋自重的菁英們,自願充當其買辦。對後殖民台灣而言,掌權的產、官、學、媒菁英們若無法自覺本身的盲目,則令人失望的「指標超越,目標沒有達成」歷史也將不斷的重演。

所以,後殖民台灣若要改變,不是換主角或改戲碼的問題,而是要變更劇本及舞台的基本結構,更要有生命典範的轉移。唯有認清我們貧瘠的生命乃源自於我們自我設限,無法脫離封建、走出殖民,我們才能逐漸豐富我們的生命,改革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你如果記不得的李雙澤是誰
但是說到民歌"美麗島"應該很多五年級生聽過

李雙澤的"愚公移山"這首歌有一段話
讓根群能紮實 從現在就要學挖地

我們台灣大學教育的根基經過三十年了
根基還穩固嗎?
現在大學有168所
看似量多了
但是質呢?

當根基已經出問題的時候
你們願意挺身出來救救就台灣的大學教育嗎?
不要嫌棄人民單薄的力量
你我他聚少成多
讓"萬人考大學"活動團結大家的教改力量
讓少數只想賺教育黑錢卻不願意改善教學品質的學店停止招生
只要你願意四月底報考大學
七月應考大學指考
八月填志願
把爛學店的志願填滿
讓這些學校沒有學生就沒有財源

"你是臭皮匠 我是臭皮匠 我們都是臭皮匠 要團結幹下去
土地是我們的 是祖先開墾的
土地是我們的 我們要團結的幹下去"

萬人考大學活動網址:www.wretch.cc/blog/hero1999tw
請多多宣傳
讓你我都能出力挺教改淘汰爛大學

看完請再觀看"萬人考大學發聲稿"
http://www.wretch.cc/blog/hero1999tw&article_id=91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