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主流化 同志怎麼辦?
國家「性別主流化」浪潮下LGBT同志運動的訴求與作為 共商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0/02/24
資料來源: 

台灣由政府從上而下推行「性別主流化」工作,經過試辦和發展期,至2010的 今日,已邁入正式階段,「性別統計」、「性別預算」、「性別影響評估」, 都已經穩定的建制於中央到地方的各個層級。

而關於「性別」,在婦權會議中與會專家都很明確指出,是包含性傾向、性別 認同與表現等多元的、非單一狹隘的男女兩性。

法律制度面上,2004年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2007年就業服務法第5條禁止 雇主就業歧視行為之項目增列「性傾向」;性別工作平等法亦由兩性更名為性別, 並增加「性傾向」的保障。家庭暴力防治法亦修法擴大適用範圍至同居關係, 亦即實質接納同志伴侶關係。種種法律上的制定與修訂均符合「性別主流化」 多元性別的立法趨勢。

但是多元性別的內涵,在性別主流化的行政程序,卻一直無法實際落實,同志、 跨性別似乎存在於紙面上、口頭上,而不是實質內容上。

在性別主流化看似虎虎生風的此刻,如何將性/別的豐富內涵能被展現與發展。 同志運動如何切入目前以「數人頭」方式進行的,成為行政程序可以操作與落實 的政策。

「性別主流化」對性別與同志運動而言,究竟是個達成運動目標的順風車? 還是讓運動一腳踩進被主流收編的流沙?

關心多元性別的我們,請來一起參與討論與學習… 一、同志、跨性別議題如何成為性別主流化議題 二、在主流化的工作下,如何讓弱勢性別不被邊緣化,保持運動的活力與生機 三、同志運動如何在推進運動目標同時,避免在國家管理規訓下背離運動理想

引言:    王 蘋 簡介台灣性別主流化工作    丁乃非 左翼女性主義理論側看性別主流化的隱憂    劉人鵬 「性別主流化」課堂經驗談    朱偉誠 (回應)性別主流化之後的台灣性/別與同志運動 時間:2010年3月6日(六)下午2-5時 地點:QC大教室 台北縣板橋市文化路二段410巷1弄2號6樓    捷運板南線江子翠捷運站5號出口

參與前請先閱讀朱偉誠「性別主流化之後的台灣性/別與同志運動」, 當天逕付回應與討論,文章不再宣讀。 席間備有茶點、咖啡。 歡迎所有關心、想參與、或正從事性/別運動的夥伴們一起來跑操場。 主辦:性別人權協會 http://gsrat.net

QC運動場 走出家門搞運動

我們希望能夠開展對於同志與性別運動的持續關注與討論, 每月針對各種議題或話題,拉闊對話和深入的理解的空間, 期待同志們永保活力和激情,站穩立場、朝向前進的方向,繼續不斷地搞下去…

主題: 
活動日期: 
2010/03/06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為何提倡同性戀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台北外省人:王蘋,丁乃非,劉人鵬,朱偉誠.

大家都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台灣人

更何況評論一個議題應該從該議題本身的正確與否出發,
而不是從誰支持該議題出發,
否則思考議題的等級就會這麼低:
我反不反美牛在於我支不支持民進黨,
而不在於美牛特定部位安不安全。

我不確定本省、外省的同志比例有沒有顯著差別?不曉得是否有這種統計?也不曉得就算有了這種統計,統計結果如何?做這種統計的目的為何?外省本省的區別有何意義?又我們該怎麼解讀?

不過從一樓的說法,一樓似乎認為外省族群在統計上的同志比例比較高。

退一萬步,假使一樓說法為真好了,其原因的也有很多可能,比如說是因為外省人比較具有出櫃的文化、經濟資本?外省人「天生」具有比本省人更gay的傾向?還是所謂本省文化實際上對同志更壓迫,以致於許多本省gay不能出櫃?

觀察是否為真?現象背後的原因有沒有這麼簡單?或許一樓的朋友可以多想想。

LGBTQ C ?

C 作何解??

請教!

一樓是不是長住台北,所以從來沒有機會看到中南部的同性戀?
也好啦,不然看到滿坑滿谷你可能也會嚇到

BTW
同性戀從來不需要提倡,就跟從小也沒人教你要愛異性一樣
對於我這個同性戀來說,我只是要求自己平等的權利

「性別主流化之後的台灣性/別與同志運動」是一本書還是論文?請問該去哪裡找來看?

台北外省族群同性戀的人口比率也不是沒有理論根據.

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兼系主任彭懷真博士作過調查,
顯示台灣全國(台北除外)15歲以上的人口中,大約有3%的男性和2%的女性是同性戀者. 這個數字符合國際正常的5%同性戀人口比率,可據以推算台北的外省族群同性戀人數.

假設台灣人同性戀人口比率是國際正常的5%.根據馬英九,台北市同性戀人口是10%以上.這比國際上正常的比率多了5%,這多出來的5%就是外省族群的同性戀人數.

台灣人佔台北市人口七成,182萬人,5%x182=9.1萬人是台灣人同性戀人數全台北同性戀有10%x260=26萬人.外省族群的同性戀人數就是26-9.1=16.9萬人.16.9/26 =0.65~2/3.所以台北同性戀人口,外省族群佔三分之二!

但外省族群只佔台北市人口三成,78萬人,所以外省族群本身同性戀比率是:16.9/78x100=21.7%.五分之一強. 換句話說,保守估計台北每五個外省人中就有一個外省人可能是同性戀.

除了馬英九說過根據可靠估計台北有10%以上人口是同性戀以外. 2000年,台北市建國中學曾作過全校同性戀人數普查. 有效問卷3492份,得到固定同性戀佔4.1%,同性戀但有時也雙性戀佔7.2%,異性戀87.5%,未明確填寫者1.2%.換句話說台北建中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佔11.3%這個比率接近馬英九的10%同性戀人口比率.

所以上面推估的結論蠻可信的.台灣人同性戀人口比率是國際正常的5%,而台北外省人極可能有20%+是同性戀!

i am gay&"t" do you lov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