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柏宏
一邊是慈眉善目、發弘渡人的虔誠信徒;一邊宛似金剛怒目,矢言捍衛家園的抗議標語。 十月七日晚上七點鐘不到,在台北內湖地區大湖國小,由校門口通往大禮堂的走道上,已經一字排開不少慈濟公德會的志工。但是在更早的時候,大湖環境保護委員會就在正對著慈濟志工的牆上,貼上數張大海報,書寫著「慈濟大愛 不愛大湖」「反對慈濟變更保護區興建院舍」。
土地改建居民不安
為了向大湖地區里民說明慈濟在內湖的「醫療福利園區興建計劃」,在數天前就已在內湖地區街道貼標語、拉布條,說明會當天晚上還安排來自台大及美國的學者專家,配合幻燈片的方式,向民眾說明慈濟為什麼要在這個區域蓋醫療園區。
祇是一場說明會,卻無法制住大湖居民的疑慮,說明會後半段的氣氛,卻在居民輪番上陣的質問與不滿聲中草草收場。
過去屢見國內民眾為了環保和大型工廠、企業對立的情形,曾幾何時,竟也發生在素來享有清譽的慈濟公德會上。居住在大湖地區的民眾 卓梅君以去年溫妮颱風所引發洪水,發生一家三人淹死的慘劇,聲淚俱下地表示,感謝證嚴法師在災後對她的慰問,但卻希望慈濟不要在大湖地區興建醫療園區。她和其他反對的居民理由一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慈濟在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向新陸開發公司買下兩塊介於大湖公園與鄰近山地間的土地,要興建醫療園區。據慈濟基金會的新聞發言人李瑞表示,當初選擇這個地點要成立醫療園區前,曾經做過多方面的評估,一方面已考量到大台北地區的需求;另一方面該地點風景優美,如果開發成醫療園區,對民眾的受益將會很大。
目前,在慈濟購買的兩塊土地上,處處凌亂,慈濟的環境說明上寫著「本基地分為A、B兩區,A區除公車停車場停放數十輛各型公車外,尚有露天堆放大型電纜、電線桿及貨櫃等,同時也停放民車以及作業用車輛,建築物有鐵皮屋和貨櫃屋,B區則有幼稚園、釣蝦場、零散的住家及果菜園,乍看之下,讓人很難接受這是周圍美景的一部分」。
買賣幕後傳言多
但是據大湖環保委員會總幹事黃長和的說法,慈濟當初會選擇在這個地區購地的理由,卻是另有淵源。民國八十四年起,當時德造建設的老闆王德造,為了慈濟計畫在台北成立的分會,於是半買半送了內湖區東興卑給慈濟。雖然慈濟到後來並沒有在該地成立台北分會,但卻在當時有機會認識了比鄰東興卑旁的土地所有權人新陸開發公司。慈濟後來和新陸經過一年多的交涉,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向新陸買下目前引起爭議的兩塊土地。
慈濟買下土地之後,同年 八月十七日 溫妮颱風來襲,大湖地區洪水汜濫,民眾開始警覺防洪上的重要性。颱風過後,慈濟分別在 十月十三日 及 十二月二十三日 向台北市政府提出申請保護區土地變更計畫,並事前主動向內湖區的里長以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說明申請案。據大湖里里長郭坤祥表示,直到上次颱風,他們才知道慈濟所買下的土地為原名十四分卑的「溜」地,土地被人不當使用是水災主因。
這兩塊比鄰山區面向大湖公園的土地,早期也是兩個和大湖連結的小湖,民國六十二年新陸開發公司透過農田水利會標下這兩個湖泊後,未經政府核可陸續填平這兩個湖。
坡地開發標準調高
颱風過後,台北市政府也開始正視該地區原湖泊被填平的後患。對於慈濟所提出變更計劃,台北市政府在八十七年元月十六日計劃駁回的部分理由寫著,「該用地於民國六十九年由大湖被填平後土質鬆軟,不適宜變更承受如此高強度建築之開發。」同時,台北市政府也強調「該湖泊用地於民國六十二年由七星水利會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時有但書:開發利用不得妨礙都市排水功能,該用地位於山溝與湖泊交會處,水土保持功能重要,開發後將影響上游水系排水。」
台北市政府駁回,引起慈濟很大的困擾。慈濟的志工─邱曜山當初曾經參與向新陸購買土地的交涉過程,他就向黃長和表示過,當初在購地前,已經向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局長李繁彥查詢,這兩塊保護地是否可以變更?而當時李繁彥給他的答覆是肯定的。
另外,慈濟在向新陸買下該地時,也同時和大湖里的地主同時簽下合約,預計買下醫療園區附近的山坡地共 十二點八三公頃,以做為森林公園之用。在颱風來前,台北市政府原定山坡地坡度在四十%以下始得以開發,而慈濟所預計購買的土地原本多半符合這個標準,但在颱風過後,市府修改規定,將標準調高,變成山坡地坡度三十%以下才可以開發。
因為颱風的影響讓慈濟在大湖地區投資規劃的醫療園區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但是慈濟並未放棄在台北市政府駁回後,慈濟仍然做了許多努力,包括將變更案送交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另一方面,繼續由台大游以德及郭振泰兩位教授提出改善意見,而慈濟所委託建造的美國NBBJ建築設計公司代表,也不斷協助慈濟在建築規劃上做到不影響環境為最高目標。
環保報告有爭議
但是大湖地區的居民並不接受慈濟的構想,他們找自己的專家,不僅在游以德提出的環境評估報告上找出二十個問題點。 十月七日 是雙方協調過後,由慈濟所主辦的最盛大的一場說明會,而結果卻是和過去雙方所接觸過的情形類似─呈現各說各話的場面。
慈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碧玉在說明會一再強調,如果在環境評估過後,證明慈濟所購買的土地確實無法變更為醫療園區,慈濟當然會放棄這個計劃。但是,當環保署還正在就慈濟所提出的環保評估時,誰也不能保證兩方的對立戰火是否會持續下去?
回應
Re: 湖地開發問題多 居民對慈濟說不
慈濟文教基金會?有這個基金會嗎?
Re: 湖地開發問題多 居民對慈濟說不
慈濟基金會的新聞發言人李瑞?這是誰?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發言人明明是「何日生」才對~
Re: 湖地開發問題多 居民對慈濟說不
已經一字排開不少慈濟公德會的志工?用詞錯的太離譜了吧…
慈濟內湖園區為湖泊用地標售但書
居住在大湖地區的民眾 卓梅君以去年溫妮颱風所引發洪水,發生一家三人淹死的慘劇,聲淚俱下地表示,感謝證嚴法師在災後對她的慰問,但卻希望慈濟不要在大湖地區興建醫療園區。
慈濟後來和新陸經過一年多的交涉,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向新陸買下目前引起爭議的兩塊土地。
慈濟買下土地之後,同年 八月十七日 溫妮颱風來襲,大湖地區洪水汜濫,民眾開始警覺防洪上的重要性。颱風過後,慈濟分別在 十月十三日 及 十二月二十三日 向台北市政府提出申請保護區土地變更計畫...
颱風過後,台北市政府也開始正視該地區原湖泊被填平的後患。對於慈濟所提出變更計劃,台北市政府在八十七年元月十六日計劃駁回的部分理由寫著,「該用地於民國六十九年由大湖被填平後土質鬆軟,不適宜變更承受如此高強度建築之開發。」同時,台北市政府也強調「該湖泊用地於民國六十二年由七星水利會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時有但書:開發利用不得妨礙都市排水功能,該用地位於山溝與湖泊交會處,水土保持功能重要,開發後將影響上游水系排水。」
Re: 湖地開發問題多 居民對慈濟說不
樓上,這篇報導應該是1998年前後的文章,而於2006年時苦勞網才張貼?
所以可能當時的發言人,以及其基金會名稱都與現在不相同。
下面是2000年立報的報導,基金會名稱也是如此...[慈濟文教基金會]
----------
from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50983
視察南投災區學校 曾志朗與慈濟文教基金會經驗交流
2000-6-13 00:00 作者:林水秀
【南投訊】教育部長曾志朗昨日上午前往南投縣,視察611地震對去年921地震災區學校造成的影響,並與慈濟文教基金會成員針對校園重建困境進行溝通。曾志朗昨日一早就到達南投縣,關心611地震對災區學校造成的影響,他並且在竹山鎮與慈濟文教基金會成員會面,雙方對重建校園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進行意見交換。曾志朗表示,將會在新舊制度上的癥結問題尋求變通,有關慈濟基金會提出的要求,他將帶回教育部進一步研商。由於視察災區學校的行程是臨時決定,曾志朗的行程相當匆促,他分別到竹山鎮社寮國中、中州國小與集集鎮集集國小、埔里鎮暨南大學視察,並由慈濟人員與各校校長陪同進行簡報。曾志朗強調此行主要是因為地震再度發生,他希望各校積極對學生進行心靈重建輔導,而教育部補助各災區學校每間臨時教室新台幣4萬5千元的隔熱設施也都完工,他特別前來了解是否確實發生降溫作用。由於認養災區多所校園重建的慈濟文教基金會於重建過程中,在建築與採購、經費撥補等作業上遇到瓶頸,曾志朗在聽取報告後表示,將在制度上尋求突破與變通,全力協助慈濟儘速完成校園重建。行程中,南投縣教育局與各校建議,民間認養的學校中舊有建物整修經費撥給認養單位運作以整體規劃。集集國小集英堂當初未報拆除,經鑑定須拆要追加拆除費。福龜國小已發包卻因私有地索價500萬元無法施工,請教育部予以補助。集集國中校園內有灌溉圳將遷移以策安全經費1000餘萬請補助;中州國小重建須1億餘元,政府補助7千萬元,在撥款後不足部分將由慈濟募款,也希望教育部加以協助。
民國八十四年起,當時德造建設的老闆王德造
民國八十四年起,當時德造建設的老闆王德造,為了慈濟計畫在台北成立的分會,於是半買半送了內湖區東興卑給慈濟。雖然慈濟到後來並沒有在該地成立台北分會,但卻在當時有機會認識了比鄰東興卑旁的土地所有權人新陸開發公司。
----據悉 以上 敘述應修正:: "內湖區東興卑" 應為 "南港新庄埤濕地保護區"(百分之80以上土地屬新陸公司),該地是台北市區最後一塊濕地,也正申請變更開發中,由北市都委會審議中,請勿核准
七星水利會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應不只一塊地),文中東興卑
七星水利會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應不只一塊地),文中東興卑:應是南港新庄埤濕地(申請開發,北市都委會審議中),也是七星水利會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慈濟案誰獲利?慈濟?七星水利會?還是新陸開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