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根基自嘲是壞人 兩岸都要抓

2007/07/16

林修卉/專題報導

「現在比以前自由多了!」在台灣解嚴二十周年的前夕,曾因協助台大教授彭明敏逃離、遭到當局驅逐出境的美籍人權工作者梅心怡(Lynn Miles)表示,戒嚴時期若沒有國內外壓力,蔣經國總統不會宣布解嚴,台灣的民主絕對是大家努力來的成果,不只是民進黨的付出,還包括當時黨外的統派、獨派與左派的血汗。

梅心怡助彭明敏離台 被驅逐

來自美國的人權工作者艾琳達與天主教瑪利諾會謝根基神父,也因為熱愛台灣,長期致力於民主運動,致使台灣民主議題超越國界,匯聚為一股催促政府解嚴的國際力量。

梅心怡在美國唸密蘇里大學時,認識一位國民黨政府高官之子,讓他對台灣產生好奇,在一九六二年決定到台灣學一年中文,從此梅心怡和台灣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

一九六五年秋天,梅心怡再度來台學中文,結識作家李敖,並逐漸意識到台灣社會處在高壓的白色恐怖。他說,當年很多話不能講,做事也要小心,不然會被視為叛亂分子。

但梅心怡卻在風聲鶴唳的年代,參與台灣人權運動,關懷政治犯,甚至協助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的彭明敏逃離台灣。不久,他被列黑名單,在一九七一年遭驅逐出境。

此後,他移居大阪,透過香港天主教瑪利諾會,終於和島內黨外人士連繫,並成功把被監禁的政治犯資料,交給國際媒體與特赦組織。一九七九年六月,陳菊在《台灣政論》撰寫文章而入獄,梅心怡立即串聯國際,施壓國民黨政府釋放陳菊,國際人權組織也有計畫援助政治犯,並促政府解嚴。

梅、艾兩人為政治犯 奔海外

直到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中國以飛彈威脅,他在洛杉磯的中國領館前絕食抗議六天,終於獲得台灣簽證,踏上睽違二十五年的美麗島,從此定居台灣。

艾琳達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也扮演重要角色。一九七五年艾琳達攻讀史丹福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時,被福特基金會派至台灣新店調查女工生活狀況,此時與關注勞工人權的陳菊認識,因此開始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她說,她透過管道終於和梅心怡接頭,並設法把政治犯的資料交給日本的梅心怡,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盼國民黨政府解嚴、釋放政治犯。

艾琳達回憶指出,一九七八年她和施明德結婚後,曾雇一名老兵整理院子裡的花圃,怎知那位老兵被徵召來監督她,常躲在屋外偷聽屋內的談話,但一九七九年爆發美麗島事件,施明德被抓,她也被驅逐出境。

一九五三年,謝根基神父從美國舊金山坐了三個星期的船,終於抵達基隆港。他被瑪利諾會派到苗栗傳教,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一九七三年,謝根基神父改派台北傳教,並在政大教書。有一回他和朋友聊天,開玩笑地說,「在台灣開公司,專做蔣總統銅像就可以賺大錢」,結果有人打小報告,他被迫離職,南下高雄中山大學教書。

一九七八年六月,陳菊在瑪利諾會彰化的天主堂被逮捕,翌年又爆發高雄美麗島事件,人在高雄傳教的謝根基神父,被列入黑名單,再也無法申請台灣簽證。

謝神父列黑名單 中共視為間諜

由於天主教瑪利諾會在香港有據點,謝根基神父轉往香港休息。順道進入中國廣東旅遊,豈料共產黨懷疑他是間諜,把他抓起來問話,所幸他是美國人,沒多久就被釋放了。

經過這些事件後,謝根基神父笑稱,他禱告時曾疑惑地問天主「我一定不是好人,我是壞人,為什麼兩邊都要抓我?天主原諒我」。此後,他回美國繼續為台灣民主奔波,直到解嚴,他才順利取得台灣簽證。

謝根基神父指出,他用五十三年時間,見證台灣的變化,早年日本對台灣影響很重,在苗栗大家講客家話和日語,而國民黨對台灣也有影響,講日語的人愈來愈少,突然大家都說國語,但到了政黨輪替,社會開始流行講台灣話。他說,「我為了跟上時代,也要學台語,才不會落伍!」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