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買房,是幸或不幸?

2010/03/17

【聯合報╱陶福媛】 2010.03.17 03:12 am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住宅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但是現實卻正好相反,私宅反倒是導致家庭不幸的因素。」這是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其新書「負建築」中的感慨。

隈研吾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重新看待住宅和都市發展議題,戳破「擁有住宅是幸福」的迷思。由阪神大地震及九一一事件切入,看似堅固的當代建築,其實脆弱不堪一擊;耗時數年興建的紐約雙子星大廈,短短數小時內夷為平地。對照於地震、土石流頻繁的台灣,更發人省思。

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倒塌和毀損的房屋超過卅五萬戶。隔年,藝術家磯崎新將廢墟瓦礫運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場,堆成一座小山,場面震撼,暗喻昔日的華廈豪宅化成醜陋的垃圾,贏得「金獅獎」。

更難言的辛酸是,地震後,租屋而居的「無殼蝸牛」並未損失太多,倒是貸款購屋的薪水階層不但失去家園,還背負著房貸重擔。九二一地震,台灣房屋毀損超過八萬五千戶,去年八八風災造成的滅村、今年開春的甲仙地震,許多人面臨類似的窘境。

買房,到底是幸或不幸?隈研吾批判廿世紀風行的「自有住宅政策」,鼓勵工薪階層為擁有一個家的「安全堡壘」傾注畢生積蓄,像奴隸般辛勤工作,其實是個「完美的陰謀」。在政治上,背負房貸的人勢必更傾向保守,可為執政者鞏固政權;在經濟上,工薪階級的勞動意願提高了,像農奴般為資方賣命打拚。

偏愛竹、石、水等自然建材的隈研吾,也針對鋼筋、混凝土建材提出批判,認為就算鏽了、爛了,也無法變回原本的泥土。看似堅固的樓房華廈,是浪費地球資源的建築。對迷信「房子=幸福家庭」的人,「負建築」提供了一個反面觀點。

【2010/03/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