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群高雄的電影同好組成的「電療聚樂部」和台灣鐵路工會共同主辦為期四週(3/26~4/18)的鐵道影展(「鐵道時光‧留存‧人物群像:2010年高雄港站鐵道影展暨講談活動」),將於本週進入最後階段。於4/16(五)至4/18(日)連續三個晚上放映《追火車日記》、《眼淚》及《機遇之歌》三部影片,並有現地導覽、映後座談等活動。
從去年開始關注高雄港站鄰近地區都市更新規劃案的「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成員們,不斷以社區開講(哈瑪星代天宮前廟埕)、網路發聲、市府陳情、自費編輯刊物《濱線發聲》和投寄公民意見書等行動,希望喚起政府和更多民眾關注台鐵高雄港站這塊與現代高雄的起源和發展息息相關的寬闊場域。
也一同參與文化保存行動的「電療聚樂部」,希望以現地的電影放映開啟公民討論的可能性。成員們於一月開始籌劃影展,募集經費,「實際上,找經費和人手都不容易,甚至到現在仍非常吃緊,大部分靠朋友網絡出錢出力和現場朋友的樂捐,甚至器材都還需要跟豆皮文藝咖啡館的店長秋兒借用。」、「我們不是政府,也沒有大財團支援,且大家平時有各自的工作,都是硬湊時間約出來討論。」影展的共同策劃阿冠說。
「但幾個月與人聯繫的經驗,讓我們知道其他人對這件事的想法,也把我們自己的聲音傳遞出去,這是值得的,也很重要。」
3/26影展開幕後的每周五六晚上,現場都不斷有新朋友和好奇路過的民眾加入觀賞和發聲的行列,在現場閱讀主辦單位提供的規劃案資料和民間意見、於電影映後填寫影展問卷,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高雄港站未來發展的關注。公視《發現南台灣》節目也在4/9到影展周五的舊車廂前場地,訪談紀錄。
「鐵道影展希望主動出擊,以電影這個媒介,把習慣舒服坐在戲院享受的觀眾帶來生活的現場,親身體驗這個站區的脈動,以及高雄這個城市此刻正面臨的種種困境。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年輕人。」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的成員,也是文藻外語學院的助理教授李宇軒說。
談到市政府的都市更新規劃和影展活動的關係,阿冠說「觀看電影畫面的變化,一如我們坐在前進的車廂裡看著窗外的風景不斷流逝一樣;城市的深刻歷史和珍貴資產雖然安靜,但也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以各種速度不知不覺地消逝、毀壞。所以我們要發聲。」
將受邀參加4/17(六)映後與談的鄭文堂導演,以備受好評的國片《眼淚》一片獲得高雄市政府補助拍攝,整部片取景高雄,其中包括這片高雄港站鐵道。片中可見主角蔡振南所飾演的刑警老郭,賃居於附近的壽山旅社,時常沿著鐵軌散步,對著他所養的老狗吐露不為人知的心事,或是和兒子(溫昇豪飾演)爭論家庭事。
「我很高興有機會帶著電影回到電影拍攝的地方,和大家一起看。那時候我們先找到壽山旅社,後來從樓上看下去,哇這麼大的鐵道區,這麼壯闊,就吸引我進去拍。」、「後來聽到他們說這裡大部分要被拆掉破壞,做大規模的商業區開發,就覺得很可惜。現代政府對待寶貴的文化資產,應該要有通盤考量、更謹慎,多聽聽民間的聲音才做決策。所以,我很支持高雄這群朋友的行動。」鄭文堂導演談及高雄港站鐵道保存運動時提到。
鄭文堂導演表示,雖然他出身宜蘭,但是這幾年高雄的「氣味」一直吸引著他,這幾年也擔任高雄電影節的主席。「二月廿四《眼淚》在高雄駁二藝文特區首映後,他們就提到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和鐵道影展希望放映《眼淚》的事,我說沒問題,只要時間配合,我一定會到。這跟《眼淚》院線放映前,到各地去放給大家看的精神是呼應的。」
本週五到週日,影展最後三天(4/16~4/18)分別在鐵道的舊車廂旁和中央軌道區放映《追火車日記》、《眼淚》及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經典影片《機遇之歌》,邀請了影評人、大學教師、導演和聯盟成員共同與談。
4/17(六)16:00的哈瑪星和鐵道導覽活動,在捷運西子灣站二號出口集合;4/18(日)18:30有閉幕表演,由名為「城市游擊浪漫派」的音樂和劇場創作者,演出「鐵支路雜感」,發想自打狗驛文化保存行動,以聲音和肢體創作,表達對高雄港站的珍視和情懷,以及都市更新相關事件的聯想。
現場紀錄照片、影片介紹、週邊活動、放映環境、交通方式等訊息,請見鐵道影展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railwayfilm
電療聚樂部:http://filmhealingclub.ning.com/ 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http://resistence.ning.com/
*活動免費入場,自備小椅板凳及防蚊用品*
主辦單位:電療聚樂部X台灣鐵路工會 協辦單位: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豆皮文藝咖啡館、台灣社會民主工作室、哈瑪星文化協會、地方學研究與發展學會、高雄市電影圖書館、自由劇場、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台灣勞動影像文化協會、高雄市新勞動文化協會、南方讀書會、高雄市議員吳益政辦事處、子宮藝文、行政院青輔會、高雄市文化局、鹽埕區江西里、鼓山區登山里、北誼瓦斯行芳昌店、高雄市捷運公司等單位
新聞聯絡人:阿冠0921-686586